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负载型双金属催化剂用于氨分解制氢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引言第8-9页
1 文献综述第9-29页
    1.1 氢能研究第9-12页
        1.1.1 氢能研究意义第9-10页
        1.1.2 氢气的来源第10-12页
    1.2 氨分解制氢研究现状第12-19页
        1.2.1 氨分解催化剂研究进展第12-19页
        1.2.2 多相催化法氨分解反应机理第19页
    1.3 等离子体概述第19-22页
        1.3.1 等离子体的基本概念第19-20页
        1.3.2 等离子体的分类第20页
        1.3.3 介质阻挡放电的概述第20-22页
    1.4 介质阻挡放电技术的应用研究第22-25页
    1.5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用于氨分解的研究第25-27页
    1.6 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第27-29页
2 实验方法第29-33页
    2.1 实验药品第29页
    2.2 实验设备第29-30页
        2.2.1 低温等离子体电源第29页
        2.2.2 数字示波器第29页
        2.2.3 质量流量计第29页
        2.2.4 气相色谱第29-30页
    2.3 负载型催化剂制备第30页
    2.4 催化剂表征第30-31页
        2.4.1 比表分析第30页
        2.4.2 X射线粉末衍射(XRD)第30页
        2.4.3 程序升温还原第30页
        2.4.4 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第30-31页
    2.5 实验流程第31-32页
    2.6 反应性能评价第32-33页
3 热催化氨分解第33-46页
    3.1 负载型催化剂的热催化氨分解性能第33-36页
    3.2 Fe-Co摩尔比对双金属催化剂氨分解活性的影响第36-38页
    3.3 Fe-Co双金属催化剂表征第38-44页
        3.3.1 N_2物理吸附第38-39页
        3.3.2 XRD第39-41页
        3.3.3 H_2-TPR第41-42页
        3.3.4 HRTEM第42-44页
    3.4 双金属催化剂的稳定性考察第44页
    3.5 本章小结第44-46页
4 等离子体催化氨分解第46-56页
    4.1 负载型催化剂的等离子体催化氨分解性能第46-48页
    4.2 Fe-Ni摩尔比对双金属催化剂氨分解活性的影响第48-49页
    4.3 Fe-Ni双金属催化剂的表征第49-55页
        4.3.1 N_2物理吸附第49-50页
        4.3.2 XRD第50-52页
        4.3.3 H_2-TPR第52-53页
        4.3.4 HRTEM第53-55页
    4.4 6Fe-4Ni/SiO_2双金属催化剂的稳定性考察第55页
    4.5 本章小结第55-56页
5 等离子体催化与热催化氨分解的比较第56-62页
结论与展望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附录A 其他催化剂的表征数据第67-7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72-73页
致谢第73-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聚碳酸酯类炭材料的固体核磁共振研究
下一篇:反应型硫化氢和甲醛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