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哲学理论论文--哲学流派及其研究论文--其他哲学流派论文--西方马克思主义论文

乔治·卢卡奇的文化批判理论探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一、绪论第10-15页
    (一)选题的背景、依据和意义第10-11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2.国内研究现状第12页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2-13页
    (四)文化一词内涵的演变第13-15页
二、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转向”和卢卡奇文化批判理论的提出第15-22页
    (一)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转向”第15-20页
        1.文化转向的事实第15-17页
        2.文化转向的价值评判第17-18页
        3.文化转向的根源第18-20页
    (二)卢卡奇文化批判理论的提出第20-22页
三、卢卡奇的文化批判理论第22-40页
    (一)卢卡奇文化批判理论的内涵、特征和发展演变第22-27页
        1.卢卡奇文化批判理论的内涵第22-23页
        2.卢卡奇文化批判理论的特征第23-24页
        3.卢卡奇文化批判理论的发展演变第24-27页
    (二)对资本主义物化意识的批判第27-30页
        1.商品拜物教和物化现象第27-29页
        2.物化现象下人的主体性的缺失第29-30页
    (三)物化的扬弃和总体性视阈下主客体统一的文化观第30-35页
        1.物化的扬弃和总体性原则的恢复第31-32页
        2.总体性文化观的基本规定性第32-34页
        3.总体性文化观视域下对经济决定论、实证论的批判第34-35页
    (四)总体性原则下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觉醒第35-38页
        1.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生成第35-37页
        2.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与意识革命第37-38页
    (五)卢卡奇的文化批判理论对法兰克福学派文化批判理论的影响第38-40页
四、关于卢卡奇文化批判理论的评价第40-49页
    (一)卢卡奇文化批判理论的贡献第40-45页
        1.现实主义精神第40-42页
        2.物化批判思想第42-44页
        3.人道主义精神第44-45页
    (二)卢卡奇的文化批判理论的局限性第45-46页
        1.夸大了意识形态的作用第45-46页
        2.夸大了人的主体能动性第46页
    (三)卢卡奇的文化批判理论对中国文化建设的意义第46-49页
        1.极大的促进了国内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的深入发展第47页
        2.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中国的多元化发展第47-48页
        3.极大的突显了中国的文化建设中对人的主体性的关注第48-49页
结论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福斯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
下一篇:自贡市贡井盐商会馆建筑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