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园艺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果树病虫害论文--柑桔类病虫害论文

潜叶害虫对柑橘属植物叶片形态和生理生化的影响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潜叶昆虫对寄主植物的影响第8-16页
    1.1 潜道形状多样性第8-10页
    1.2 潜叶昆虫对叶片形状的影响第10-11页
    1.3 潜叶昆虫对叶片化学成分的影响第11-12页
    1.4 潜叶昆虫对植物生理的影响第12-13页
    1.5 潜叶昆虫对植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第13-14页
    1.6 潜叶昆虫——生态系统工程师第14页
    1.7 中国潜叶昆虫和寄主植物第14-15页
        1.7.1 潜叶昆虫分类第14-15页
        1.7.2 寄主植物多样性第15页
        1.7.3 寄主植物与潜叶昆虫间的关系第15页
    1.8 总结第15-16页
第二章 柑橘潜叶蛾对纽荷尔脐橙叶片三种生理指标的影响第16-23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16-19页
        2.1.1 实验材料第16页
        2.1.2 仪器试剂第16-17页
        2.1.3 丙二醛含量测定第17页
        2.1.4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第17-18页
        2.1.5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第18-19页
        2.1.6 数据分析第19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19-21页
        2.2.1 柑橘潜叶蛾对纽荷尔脐橙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第19-20页
        2.2.2 柑橘潜叶蛾对纽荷尔脐橙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第20页
        2.2.3 柑橘潜叶蛾对纽荷尔脐橙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第20-21页
    2.3 结论与讨论第21-23页
第三章 柑橘潜叶害虫对寄主植物叶片光谱指数及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第23-33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23-25页
        3.1.1 实验材料第23-24页
        3.1.2 SPAD值、NDVI值和PRI值的测定第24页
        3.1.3 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第24页
        3.1.4 数据分析第24-25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25-30页
        3.2.1 柑橘潜叶甲对柚子叶片SPAD值的影响第25页
        3.2.2 柑橘潜叶甲对柚子叶片NDVI值的影响第25-26页
        3.2.3 柑橘潜叶甲对柚子叶片PRI值的影响第26页
        3.2.4 柑橘潜叶甲对柚子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第26-27页
        3.2.5 柑橘潜叶蛾对不同方向纽荷尔脐橙叶片SPAD值的影响第27-28页
        3.2.6 柑橘潜叶蛾对不同方向纽荷尔脐橙叶片NDVI值的影响第28页
        3.2.7 柑橘潜叶蛾对不同方向纽荷尔脐橙叶片PRI值的影响第28-29页
        3.2.8 柑橘潜叶蛾对纽荷尔脐橙SPAD、DNVI、PRI值的总体影响第29页
        3.2.9 柑橘潜叶蛾对纽荷尔脐橙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第29-30页
    3.3 结论与讨论第30-33页
第四章 柑橘潜叶害虫对寄主植物叶片形态的影响第33-40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33-34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34-39页
        4.2.1 柑橘潜叶害虫对柑橘叶片长度的影响第34页
        4.2.2 柑橘潜叶害虫对柑橘叶片宽度的影响第34-35页
        4.2.3 柑橘潜叶害虫对柑橘叶片宽长比的影响第35页
        4.2.4 柑橘潜叶害虫对柑橘叶面积的影响第35-36页
        4.2.5 柑橘潜叶害虫对柑橘叶片周长的影响第36页
        4.2.6 柑橘潜叶害虫对柑橘叶片形状系数的影响第36-37页
        4.2.7 柑橘潜叶蛾对赣南早不同方位叶面积的影响第37页
        4.2.8 柑橘潜叶蛾对赣南早脐橙不同方位叶形状系数的影响第37-38页
        4.2.9 柑橘潜叶蛾对纽荷尔脐橙不同方位叶面积的影响第38页
        4.2.10 不同方位柑橘潜叶蛾对纽荷尔脐橙叶片形状系数的影响第38-39页
    4.3 结论与讨论第39-40页
第五章 柑橘潜叶蛾潜道图像分析第40-46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40-42页
        5.1.1 潜道叶片图像第40页
        5.1.2 潜道数字化提取第40页
        5.1.3 数据处理及潜道定量分析第40-42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42-44页
        5.2.1 潜道长度第42-43页
        5.2.2 平均转角、转角集中度与蜿蜒度第43页
        5.2.3 分形维数与直线度第43-44页
    5.3 结论与讨论第44-46页
第六章 总结第46-47页
附录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甲硝唑在猪、鸡和大鼠体内的代谢及残留消除研究
下一篇:赣南柑橘溃疡病菌遗传多样性及其寄主抗性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