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青岛市甘肃路棚户区改造项目投资决策阶段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1章 绪论第11-23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3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3-14页
        1.2.1 研究目的第13页
        1.2.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9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6-19页
        1.3.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9页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思路第19-23页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9-20页
        1.4.2 主要研究方法第20-21页
        1.4.3 研究创新点第21页
        1.4.4 研究技术路线图第21-23页
第2章 青岛市棚户区改造概况及风险管理相关理论第23-32页
    2.1 青岛市棚户区改造项目背景及现状第23-26页
        2.1.1 青岛市城市化进程第23-24页
        2.1.2 青岛市棚户区现状第24-26页
    2.2 棚户区改造相关理论第26-28页
        2.2.1 棚户区概念界定第26页
        2.2.2 棚户区改造的基本模式第26-28页
    2.3 青岛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前期投资决策阶段内容第28-29页
    2.4 风险管理理论第29-32页
        2.4.1 风险管理内涵第29页
        2.4.2 风险管理流程第29-32页
第3章 青岛市棚户区改造项目投资决策阶段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第32-39页
    3.1 风险识别第32-34页
        3.1.1 风险识别方法的选择第32页
        3.1.2 因果分析图法第32-34页
    3.2 青岛市棚户区改造项目投资决策阶段风险识别第34-37页
        3.2.1 风险分类及致因分析第34-36页
        3.2.2 因果分析图构建第36-37页
    3.3 青岛市棚户区改造项目投资决策阶段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第37-39页
        3.3.1 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第37页
        3.3.2 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第37-39页
第4章 青岛市棚户区改造项目投资决策阶段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第39-47页
    4.1 基于AHP法与灰色理论的风险评估模型适用性分析第39-40页
        4.1.1 基于AHP法权重的确定分析第39页
        4.1.2 灰色系统理论在棚户区改造项目的风险评价的适用性第39-40页
    4.2 AHP法的应用第40-43页
    4.3 基于灰色聚类的风险评估模型第43-47页
        4.3.1 风险管理绩效测度的界定第43页
        4.3.2 灰类及三角白化权函数的确定第43-45页
        4.3.3 灰色聚类风险评估第45-47页
第5章 青岛市甘肃路棚户区改造项目的风险评估第47-56页
    5.1 青岛市甘肃路棚户区改造项目概况第47-48页
    5.2 青岛市甘肃路棚户区改造项目投资决策阶段风险评估第48-53页
        5.2.1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第48-51页
        5.2.2 风险灰色评估第51-53页
    5.3 风险评估结果分析及对策第53-56页
        5.3.1 风险评估结果分析第53页
        5.3.2 风险评估对策研究第53-56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56-58页
    6.1 结论第56-57页
    6.2 展望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第61-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HRB500MPa级钢筋混凝土柱受拉区受火后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
下一篇:青岛市南京路地下商业空间的开发及方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