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4-2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18页 |
1 紫锥菊资源现状 | 第14页 |
2 紫锥菊的化学成分研究 | 第14-16页 |
2.1 咖啡酸类衍生物 | 第14-15页 |
2.2 烷基酰胺类化合物 | 第15页 |
2.3 多糖及糖蛋白类 | 第15页 |
2.4 挥发油类 | 第15-16页 |
2.5 黄酮类 | 第16页 |
2.6 生物碱类 | 第16页 |
3 紫锥菊的生物活性 | 第16-18页 |
3.1 免疫调节作用 | 第16页 |
3.2 抗炎作用 | 第16-17页 |
3.3 抑菌、抗病毒作用 | 第17页 |
3.4 抗肿瘤作用 | 第17页 |
3.5 抗氧化与清除自由基作用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多糖研究概述 | 第18-20页 |
1 多糖的分离纯化 | 第18页 |
2 多糖的结构鉴定 | 第18页 |
3 多糖的生物活性 | 第18-19页 |
4 多糖研究中的问题 | 第19页 |
5 多糖研究的策略及应用前景 | 第19-20页 |
第二部分 实验内容 | 第20-68页 |
第一章 实验药材的常规检测 | 第20-26页 |
第一节 紫锥菊药材的水分含量测定 | 第20-22页 |
1.1 药材、仪器 | 第20页 |
1.1.1 药材 | 第20页 |
1.1.2 仪器 | 第20页 |
1.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20-22页 |
第二节 紫锥菊药材的灰分含量测定 | 第22-24页 |
2.1 药材、试剂与仪器 | 第22页 |
2.1.1 药材 | 第22页 |
2.1.2 试剂与仪器 | 第22页 |
2.2 总灰分测定 | 第22页 |
2.3 酸不溶性灰分测定 | 第22-24页 |
第三节 紫锥菊药材的浸出物含量测定 | 第24-25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25-26页 |
4.1 水分测定 | 第25页 |
4.2 灰分测定 | 第25页 |
4.3 水溶性浸出物测定 | 第25-26页 |
第二章 紫锥菊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 第26-37页 |
1 药材、试剂及仪器 | 第26页 |
1.1 药材与试剂 | 第26页 |
1.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6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6-29页 |
2.1 样品预处理 | 第26页 |
2.2 紫锥菊多糖含量的测定 | 第26-28页 |
2.3 紫锥菊多糖的提取工艺 | 第28页 |
2.4 多糖提取方式的选择 | 第28页 |
2.5 紫锥菊多糖超声提取条件优化 | 第28-29页 |
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29-36页 |
3.1 回归方程的绘制 | 第29-30页 |
3.2 稳定性实验 | 第30页 |
3.3 精密度实验 | 第30页 |
3.4 重复性实验 | 第30页 |
3.5 回收率实验 | 第30-31页 |
3.6 紫锥菊多糖提取方式的选择 | 第31页 |
3.7 紫锥菊多糖超声提取的单因素实验 | 第31-34页 |
3.8 正交设计优化紫锥菊多糖超声提取工艺 | 第34-36页 |
3.9 验证实验 | 第36页 |
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紫锥菊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单糖的组成分析 | 第37-46页 |
1 材料、试剂与仪器 | 第37页 |
1.1 材料与试剂 | 第37页 |
1.2 仪器设备 | 第37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7-39页 |
2.1 多糖分离纯化工艺 | 第37页 |
2.2 紫锥菊多糖的制备 | 第37-38页 |
2.3 DEAE-52纤维素离子交换柱层析法分级纯化 | 第38页 |
2.4 透析 | 第38页 |
2.5 紫锥菊多糖中单糖的组成分析 | 第38-39页 |
3 结果分析 | 第39-44页 |
3.1 DEAE-52纤维素离子交换柱层析法分级纯化 | 第39-41页 |
3.2 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紫锥菊多糖中单糖的组成 | 第41-44页 |
4 讨论 | 第44-46页 |
4.1 分离纯化 | 第44-45页 |
4.2 PMP衍生法与其他方法比较 | 第45-46页 |
第四章 大孔树脂对紫锥菊中咖啡酰酒石酸的分离纯化研究 | 第46-54页 |
1 药材、试剂与仪器 | 第46页 |
1.1 药材与试剂 | 第46页 |
1.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6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6-48页 |
2.1 样品溶液制备 | 第46页 |
2.2 大孔树脂层析分离 | 第46-47页 |
2.3 有效成分薄层色谱分析 | 第47-48页 |
3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 | 第48-49页 |
3.1 样品处理 | 第48页 |
3.2 色谱条件 | 第48-49页 |
4 快速制备液相色谱分离紫锥菊中咖啡酰酒石酸 | 第49页 |
4.1 中压快速制备色谱条件 | 第49页 |
4.2 化合物的制备 | 第49页 |
5 结果 | 第49-53页 |
5.1 大孔树脂纯化咖啡酰酒石酸 | 第49-50页 |
5.2 HPLC检测结果 | 第50-53页 |
5.3 快速制备液相色谱分离紫锥菊中咖啡酰酒石酸 | 第53页 |
6 讨论 | 第53-54页 |
第五章 紫锥菊水溶性多糖和咖啡酰酒石酸抗病毒药理活性研究 | 第54-68页 |
第一节 紫锥菊水溶性多糖对RSV、Cox‐B5、EV‐71病毒的活性研究 | 第54-60页 |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54-55页 |
1.1 主要仪器 | 第54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54页 |
1.3 细胞株 | 第54页 |
1.4 病毒株 | 第54页 |
1.5 药物 | 第54-55页 |
2 实验方法 | 第55-57页 |
2.1 细胞的复苏与传代 | 第55页 |
2.2 病毒扩增与保存 | 第55页 |
2.3 病毒毒力的测定 | 第55-56页 |
2.4 药物对细胞毒性的测定 | 第56页 |
2.5 药物对病毒致细胞病变作用的影响 | 第56-57页 |
3 结果 | 第57-59页 |
3.1 病毒毒力测定结果 | 第57页 |
3.2 药物对病毒的抑制结果 | 第57-59页 |
4 讨论 | 第59-60页 |
第二节 各级分的DEAE分离物的抗RSV研究 | 第60-63页 |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60页 |
1.1 主要仪器 | 第60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60页 |
1.3 细胞株 | 第60页 |
1.4 病毒株 | 第60页 |
1.5 药物 | 第60页 |
2 实验方法 | 第60-61页 |
2.1 药物细胞毒性的测定 | 第60页 |
2.2 药物对病毒致细胞病变作用的影响 | 第60-61页 |
3 结果 | 第61页 |
4 讨论 | 第61-63页 |
第三节 紫锥菊水溶性多糖抗RSV机理的初步研究 | 第63-66页 |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63页 |
1.1 主要仪器 | 第63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63页 |
1.3 细胞株 | 第63页 |
1.4 病毒株 | 第63页 |
1.5 药物 | 第63页 |
2 实验方法 | 第63-64页 |
2.1 制备多孔板内单层细胞 | 第63页 |
2.2 病毒扩增 | 第63-64页 |
2.3 药物对细胞的毒性测定 | 第64页 |
2.4 药物体外抗RSV机理实验 | 第64页 |
3 观察结果,并计算抑毒指数(TI) | 第64页 |
4 结果分析 | 第64-65页 |
4.1 1组与2组比较 | 第64页 |
4.2 1组与3组比较 | 第64-65页 |
4.3 1组与4组比较 | 第65页 |
4.4 3组与4组比较 | 第65页 |
5 讨论 | 第65-66页 |
第四节 紫锥菊酚酸类成分体外抗RSV的活性研究 | 第66-68页 |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66页 |
1.1 主要仪器 | 第66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66页 |
1.3 细胞株 | 第66页 |
1.4 病毒株 | 第66页 |
1.5 药物 | 第66页 |
2 实验方法 | 第66-67页 |
2.1 药物细胞毒性的测定 | 第66页 |
2.2 药物对病毒致细胞病变作用的影响 | 第66-67页 |
3 结果 | 第67页 |
4 讨论 | 第67-68页 |
结语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附录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论文著作 | 第76-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