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农村电商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1.3.1 文献研究法 | 第12页 |
1.3.2 比较研究法 | 第12页 |
1.3.3 实地调研法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 第13-18页 |
2.1 企业竞争战略理论 | 第13-14页 |
2.2 企业战略分析工具 | 第14-18页 |
2.2.1 外部环境分析——PEST分析模型 | 第14-15页 |
2.2.2 内部能力分析——价值链模型 | 第15页 |
2.2.3 内部产业结构分析——五力分析模型 | 第15-16页 |
2.2.4 企业战略环境分析——SWOT分析模型 | 第16-18页 |
第三章 东营E家农村电子商务的竞争环境系统分析 | 第18-31页 |
3.1 东营E家农村电子商务基本概况 | 第18-19页 |
3.2 东营E家农村电子商务的环境分析 | 第19-31页 |
3.2.1 东营e家农村电子商务的外部环境分析 | 第19-22页 |
3.2.2 内部条件分析 | 第22-23页 |
3.2.3 竞争环境分析 | 第23-26页 |
3.2.4 东营e家的EFE矩阵及IFE矩阵分析 | 第26-29页 |
3.2.5 东营e家农村电子商务的SWOT分析 | 第29-31页 |
第四章 东营E家农村电子商务业务运营的总体构想 | 第31-37页 |
4.1 东营E家农村电子商务业务运营农村市场目标 | 第31-32页 |
4.2 东营E家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定位 | 第32-33页 |
4.2.1 东营e家的市场定位 | 第32-33页 |
4.2.2 东营e家农村电子商务的基础建设和业务定位 | 第33页 |
4.3 东营E家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总体思想 | 第33-34页 |
4.4 东营E家农村电子商务的主要业务 | 第34-37页 |
4.4.1 商品购物 | 第34-35页 |
4.4.2 农产品进城 | 第35页 |
4.4.3 缴费服务 | 第35页 |
4.4.4 民生便民服务 | 第35-36页 |
4.4.5 多元化扶持 | 第36-37页 |
第五章 东营E家农村电子商务运营与管理 | 第37-48页 |
5.1 东营地区农村电商存在的问题 | 第37页 |
5.2 东营E家农村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 第37-38页 |
5.3 东营E家的基本架构 | 第38-39页 |
5.3.1 机构设置 | 第38页 |
5.3.2 人力资源和职责 | 第38页 |
5.3.3 网点管理方式 | 第38-39页 |
5.4 东营E家的建设目标 | 第39页 |
5.5 运营管理机制 | 第39-41页 |
5.5.1 统一的业务管理 | 第40页 |
5.5.2 基层网点的开发标准 | 第40页 |
5.5.3 管理考核与培训督导 | 第40-41页 |
5.6 东营E家农村电子商务的业务运营策略 | 第41-44页 |
5.6.1 创建本地品牌是发展核心 | 第41-42页 |
5.6.2 嵌入式分类经营 | 第42页 |
5.6.3 树立模范带头典型 | 第42页 |
5.6.4 开展业务培训 | 第42-43页 |
5.6.5 合作共赢 | 第43页 |
5.6.6 优化物流配送体系 | 第43-44页 |
5.7 完善东营E家农村电子商务运营保障措施 | 第44-48页 |
5.7.1 依靠政府扶持 | 第44页 |
5.7.2 建立培训基地和计划 | 第44页 |
5.7.3 实现农产品品牌化 | 第44-45页 |
5.7.4 加大信息技术支持 | 第45页 |
5.7.5 加大投入力度,突出效益体现 | 第45-46页 |
5.7.6 加强与公共信息部门合作 | 第46页 |
5.7.7 加强数据管理 | 第46页 |
5.7.8 提高服务质量 | 第46-48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48-49页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48页 |
6.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附录 | 第52-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