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金的存在形式及性质 | 第11页 |
1.3 金的物相分析及涵义 | 第11-12页 |
1.4 金化学物相分析的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意义及创新点 | 第14-16页 |
1.5.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5.2 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2章 金矿物的采集、分析及显微岩矿鉴定 | 第16-26页 |
2.1 引言 | 第16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16-17页 |
2.2.1 样品的来源与制备 | 第16页 |
2.2.2 仪器与表征 | 第16-17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17-25页 |
2.3.1 含金矿石的显微岩矿鉴定 | 第17-20页 |
2.3.2 含金矿物的赋存状态 | 第20-21页 |
2.3.3 含金矿物的成分分析 | 第21-25页 |
2.4 本章结论 | 第25-26页 |
第3章 金矿石的粒度对测定金含量的影响 | 第26-31页 |
3.1 引言 | 第26页 |
3.2 样品的制备 | 第26页 |
3.3 总金及自然金的测定 | 第26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26-30页 |
3.4.1 样品的扫描电镜观察 | 第26-27页 |
3.4.2 样品粒度对总金含量测定的影响 | 第27-28页 |
3.4.3 样品粒度对自然金金含量测定的影响 | 第28-29页 |
3.4.4 74μm(200 目)粒级筛上残余量的研究 | 第29-30页 |
3.5 本章结论 | 第30-31页 |
第4章 金矿石物相分析中各相选择性溶解分离的实验研究 | 第31-37页 |
4.1 引言 | 第31页 |
4.2 样品的制备 | 第31页 |
4.3 测定的方法 | 第31-32页 |
4.4 选择性溶解分相实验 | 第32-33页 |
4.5 结果与讨论 | 第33-35页 |
4.5.1 汞用量及时间对自然金分相的影响 | 第33页 |
4.5.2 连生体金分离选择性溶剂浓度计震荡时间实验 | 第33-35页 |
4.5.3 硫化物包裹金灼烧温度及时间的选择 | 第35页 |
4.5.4 其他矿物氢氟酸用量对金测定的影响 | 第35页 |
4.6 本章结论 | 第35-37页 |
第5章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应用于金矿石中金的物相分析 | 第37-43页 |
5.1 引言 | 第37页 |
5.2 样品的制备 | 第37页 |
5.3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37-38页 |
5.4 选择性溶解分相 | 第38页 |
5.5 结果与讨论 | 第38-41页 |
5.5.1 仪器工作参数优化与同位素和内标元素的选择 | 第38-39页 |
5.5.2 方法的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实验 | 第39-40页 |
5.5.3 实际样品的测定 | 第40-41页 |
5.6 分析方法验证 | 第41-42页 |
5.7 结论 | 第42-43页 |
全文结论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3页 |
附录 | 第53-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