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基于MOFs的氧化物/炭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31页
    1.1 前言第15页
    1.2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第15-19页
        1.2.1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简介第15-16页
        1.2.2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制备方法第16-17页
        1.2.3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第17-19页
    1.3 氧化亚锰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第19-24页
        1.3.1 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储锂应用第19-21页
        1.3.2 锰系氧化物的制备方法第21页
        1.3.3 锰系氧化物的储锂性能第21-24页
    1.4 钛酸锂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第24-28页
        1.4.1 钛酸锂负极材料的储锂机制第24-25页
        1.4.2 钛酸锂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第25-26页
        1.4.3 钛酸锂负极材料的改性方法第26-28页
    1.5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28-29页
    1.6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9-31页
第二章 实验与测试方法第31-39页
    2.1 研究方案第31页
    2.2 实验原料第31-33页
        2.2.1 主要原料第31-33页
        2.2.2 电池组装所用原料第33页
        2.2.3 实验所用其他原料第33页
    2.3 实验设备第33-35页
        2.3.1 材料制备设备第33-34页
        2.3.2 材料测试设备第34-35页
    2.4 实验方法第35页
        2.4.1 Mn-MOF和MnO/C的制备过程第35页
        2.4.2 Ti-MOF和Li_4Ti_5O_(12)/C的制备过程第35页
    2.5 表征方法第35-37页
        2.5.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35-36页
        2.5.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36页
        2.5.3 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第36页
        2.5.4 比表面积和孔分布分析(BET)第36页
        2.5.5 X射线衍射分析(XRD)第36页
        2.5.6 热重分析(TG)第36-37页
        2.5.7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第37页
        2.5.8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第37页
    2.6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37-39页
        2.6.1 电极片的制备与电池组装第37-38页
        2.6.2 恒流充放电测试第38页
        2.6.3 循环伏安(CV)和交流阻抗(EIS)测试第38-39页
第三章 MnO/C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第39-51页
    3.1 引言第39页
    3.2 Mn-MOF和MnO/C的制备第39-40页
    3.3 Mn-MOF的形貌和结构第40-42页
    3.4 MnO/C负极材料的形貌和结构第42-46页
    3.5 MnO/C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第46-50页
    3.6 小结第50-51页
第四章 Li4Ti_5O_(12)/C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第51-67页
    4.1 引言第51页
    4.2 Ti-MOF和Li_4Ti_5O_(12)/C的制备第51-52页
    4.3 Ti-MOF的形貌和结构第52-54页
    4.4 Li_4Ti_5O_(12)/C负极材料的形貌和结构第54-60页
    4.5 Li_4Ti_5O_(12)/C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第60-66页
    4.6 小结第66-67页
第五章 结论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9页
致谢第79-81页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1-83页
作者和导师简介第83-85页
附件第85-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源滤波器用磁性材料脉冲特性测量技术研究
下一篇:无线电能传输DC-AC功率变换器及其频率控制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