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智能站继电保护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1.2.2 继电保护状态检修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本论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 第13-14页 |
第2章 智能站继电保护装置状态检修体系 | 第14-24页 |
2.1 智能站继电保护装置工作方式 | 第14-15页 |
2.2 智能站继电保护装置状态指标集的建立 | 第15-19页 |
2.2.1 状态指标选取依据 | 第15-16页 |
2.2.2 状态指标选取与来源 | 第16-18页 |
2.2.3 状态指标集建立 | 第18-19页 |
2.3 智能站继电保护状态检修策略的确定 | 第19-21页 |
2.3.1 模糊综合评判策略 | 第19-20页 |
2.3.2 比例失效模型策略 | 第20页 |
2.3.3 检修策略的确定 | 第20-21页 |
2.4 智能站继电保护状态检修策略的实施 | 第21-22页 |
2.4.1 检修方式 | 第21-22页 |
2.4.2 检修周期 | 第2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第3章 基于威布尔比例失效模型的状态检修策略 | 第24-36页 |
3.1 可靠性基础 | 第24-25页 |
3.1.1 寿命分布函数 | 第24页 |
3.1.2 可靠度函数 | 第24页 |
3.1.3 失效率函数 | 第24-25页 |
3.2 威布尔比例失效模型 | 第25-31页 |
3.2.1 威布尔分布 | 第25-27页 |
3.2.2 威布尔比例失效模型 | 第27页 |
3.2.3 威布尔比例失效模型参数估计 | 第27-31页 |
3.3 基于威布尔比例失效模型的状态检修策略 | 第31-32页 |
3.3.1 基本原理 | 第31-32页 |
3.3.2 状态检修策略 | 第32页 |
3.4 基于威布尔比例失效模型的状态检修策略求解方法 | 第32-35页 |
3.4.1 最大可用度法 | 第33-34页 |
3.4.2 最小成本法 | 第34-3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智能站继电保护装置的状态检修策略 | 第36-46页 |
4.1 引言 | 第36页 |
4.2 智能站保护装置历史运行状态指标评分细则 | 第36-39页 |
4.2.1 家族性缺陷情况评分细则 | 第36-37页 |
4.2.2 随机性缺陷情况评分细则 | 第37-38页 |
4.2.3 平均无故障时间评分细则 | 第38页 |
4.2.4 正确动作率评分细则 | 第38-39页 |
4.3 智能站保护装置实时运行状态指标评分细则 | 第39-44页 |
4.3.1 运行环境评分细则 | 第39-41页 |
4.3.2 绝缘情况评分细则 | 第41-42页 |
4.3.3 采样精度评分细则 | 第42页 |
4.3.4 通信性能评分细则 | 第42-43页 |
4.3.5 通道测试情况评分细则 | 第43页 |
4.3.6 差流检查情况评分细则 | 第43-44页 |
4.4 基于比例失效模型的智能站继电保护装置状态检修策略 | 第44-45页 |
4.4.1 状态检修策略 | 第44-45页 |
4.4.2 状态检修流程 | 第4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实例分析 | 第46-58页 |
5.1 引言 | 第46-47页 |
5.2 PCS-931保护装置状态指标评分情况 | 第47-54页 |
5.2.1 历史状态指标评分情况 | 第47-48页 |
5.2.2 实时状态指标评分情况 | 第48-54页 |
5.3 PCS-931保护装置状态检修模型计算 | 第54-56页 |
5.3.1 参数估计 | 第54-55页 |
5.3.2 状态检修模型的计算 | 第55-56页 |
5.4 PCS-931保护装置状态检修策略 | 第56-5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66页 |
个人简历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