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膨润土系竖向隔离工程屏障阻滞污染物运移的模型试验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4页 |
1.1.1 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 | 第11-12页 |
1.1.2 污染场地修复政策导向及技术规范 | 第12-13页 |
1.1.3 本文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3页 |
1.2.1 S-B工程屏障材料工程特性研究 | 第14-16页 |
1.2.2 工程屏障材料阻滞性能研究 | 第16-19页 |
1.2.3 工程屏障阻滞污染物运移的模型试验研究 | 第19-22页 |
1.2.4 污染物运移模型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1.3.1 对研究现状的进一步总结 | 第23页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1.3.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第二章 试验土基本特性研究 | 第25-37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5-27页 |
2.1.1 南京砂土 | 第25页 |
2.1.2 南京黏性土 | 第25-26页 |
2.1.3 钠化改性膨润土 | 第26页 |
2.1.4 重金属污染物 | 第26-27页 |
2.2 隔离屏障材料施工和易性试验 | 第27-30页 |
2.2.1 概述 | 第27页 |
2.2.2 试验方案 | 第27页 |
2.2.3 试验方法 | 第27-28页 |
2.2.4 结果分析 | 第28-30页 |
2.3 一维固结压缩试验 | 第30-36页 |
2.3.1 概述 | 第30页 |
2.3.2 试样制备 | 第30-31页 |
2.3.3 试验方案与方法 | 第31-33页 |
2.3.4 结果分析 | 第33-3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污染物运移特性试验 | 第37-73页 |
3.1 概述 | 第37页 |
3.2 批处理吸附试验 | 第37-45页 |
3.2.1 吸附理论 | 第37-39页 |
3.2.2 试验方案 | 第39-40页 |
3.2.3 试验方法 | 第40页 |
3.2.4 结果分析 | 第40-45页 |
3.3 一维化学渗透土柱试验 | 第45-70页 |
3.3.1 原理介绍 | 第45-47页 |
3.3.2 试验方案 | 第47-49页 |
3.3.3 试验方法 | 第49-51页 |
3.3.4 结果分析 | 第51-7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0-73页 |
第四章 污染物运移模型试验 | 第73-95页 |
4.1 概述 | 第73页 |
4.2 模型箱试验 | 第73-80页 |
4.2.1 试验设备 | 第73-75页 |
4.2.2 试验方案 | 第75-76页 |
4.2.3 测试参数 | 第76-77页 |
4.2.4 试验方法 | 第77-80页 |
4.3 结果分析 | 第80-86页 |
4.3.1 测压管水头 | 第80-81页 |
4.3.2 出液面流量 | 第81-82页 |
4.3.3 电导率 | 第82-84页 |
4.3.4 浓度变化 | 第84-86页 |
4.4 模型试验数值模拟 | 第86-92页 |
4.4.1 控制方程 | 第86-87页 |
4.4.2 参数获取 | 第87-88页 |
4.4.3 模拟过程 | 第88-89页 |
4.4.4 结果分析 | 第89-92页 |
4.4.4.1 测压管水头 | 第89-90页 |
4.4.4.2 出液面流量 | 第90页 |
4.4.4.3 溶质浓度 | 第90-92页 |
4.5 浓度结果讨论 | 第92-9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93-95页 |
第五章 典型工况下运移特性数值分析 | 第95-123页 |
5.1 概述 | 第95页 |
5.2 南京地区地层参数 | 第95-96页 |
5.3 S-B工程隔离屏障施工工况 | 第96-97页 |
5.4 数值模拟 | 第97-107页 |
5.4.1 方案选择 | 第97-98页 |
5.4.2 控制方程 | 第98页 |
5.4.3 参数获取 | 第98-100页 |
5.4.4 模拟过程 | 第100-107页 |
5.5 结果分析 | 第107-121页 |
5.5.1 水头分布 | 第107-108页 |
5.5.2 浓度变化 | 第108-121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21-12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23-125页 |
6.1 本文主要结论 | 第123-124页 |
6.2 本文创新点 | 第124页 |
6.3 展望 | 第124-125页 |
参考文献 | 第125-133页 |
致谢 | 第133-135页 |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第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