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生存中的文化身份追寻之旅--杂交性身份理论视阈下的《群山回唱》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卡勒德·胡塞尼及《群山回唱》简介 | 第12-17页 |
第一节 胡塞尼及其文学创作 | 第12-13页 |
第二节 《群山回唱》介绍 | 第13-14页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本文创新点 | 第14-17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三、本文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霍米·巴巴的杂交性身份理论 | 第17-23页 |
第一节 理论简介 | 第17-20页 |
一、理论背景 | 第17-19页 |
二、理论的提出、具体化与扩展 | 第19-20页 |
第二节 术语解析 | 第20-23页 |
一、杂交性文化身份 | 第20-21页 |
二、后现代语境下的文化差异 | 第21-22页 |
三、协商与转译 | 第22-23页 |
第三章 杂交性文化身份:跨界生存的身份焦虑 | 第23-34页 |
第一节 跨界生存的女诗人妮拉 | 第23-27页 |
一、反抗传统文化的失败者 | 第23-26页 |
二、欧洲主流文化的边缘人 | 第26-27页 |
第二节 失去民族之根的女教授帕丽 | 第27-30页 |
一、宗主国里成功的女教授 | 第27-29页 |
二、失去民族之根的“他者” | 第29-30页 |
第三节 文化身份迷失的新生代移民小帕丽 | 第30-34页 |
一、迷惘的穆斯林少女 | 第30-32页 |
二、文化摩擦下的挣扎 | 第32-34页 |
第四章 后现代文化差异:两种文化夹缝中的边缘人 | 第34-47页 |
第一节 文化碰撞下无所归依的妮拉 | 第34-38页 |
一、失去母爱的混血儿 | 第34-35页 |
二、婚姻的阴影与逃离 | 第35-37页 |
三、文化身份重构的失败 | 第37-38页 |
第二节 身份“碎片”与“断层”中迷惘的帕丽 | 第38-42页 |
一、幼年被卖 空白的童年记忆 | 第38-40页 |
二、移居巴黎 模糊的民族身份 | 第40-41页 |
三、母语缺失 疏离的故土情怀 | 第41-42页 |
第三节 文化夹缝中阿富汗移民的边缘性生存 | 第42-47页 |
一、伊德里斯:本土文化和现实生存之间的矛盾 | 第43-45页 |
二、阿卜杜拉:民族传统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冲突 | 第45-47页 |
第五章 协商与转译:杂交文化境遇下的身份选择 | 第47-53页 |
第一节 协商:回归民族文化身份的帕丽 | 第47-50页 |
一、学习波斯语 | 第47-48页 |
二、改写文化身份 | 第48-49页 |
三、家人的认可 | 第49-50页 |
第二节 转译:阿富汗移民的命运抉择 | 第50-53页 |
一、血脉亲情 重建精神家园 | 第50-51页 |
二、立足他乡 重构杂交身份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注释 | 第54-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