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市住区主入口空间文化内涵探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2页 |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1.3.1 住区 | 第13页 |
1.3.2 住区主入口空间 | 第13-14页 |
1.4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1.4.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1.4.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5-16页 |
1.5 相关理论研究 | 第16-20页 |
1.5.1 行为科学与场所理论 | 第16-17页 |
1.5.2 空间相互作用理论 | 第17页 |
1.5.3 文化生态理论 | 第17-18页 |
1.5.4 五缘文化理论 | 第18-19页 |
1.5.5 空间美学理论 | 第19页 |
1.5.6 总结 | 第19-20页 |
1.6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6.1 文献研究法 | 第20页 |
1.6.2 实地调查法 | 第20页 |
1.6.3 多学科综合研究法 | 第20页 |
1.7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20-23页 |
1.7.1 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1.7.2 研究框架 | 第22-23页 |
1.8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二章 住区主入口空间文化内涵研究 | 第24-34页 |
2.1 文化概念界定及要素 | 第24-25页 |
2.1.1 文化内涵概念界定 | 第24页 |
2.1.2 文化内涵构成要素 | 第24-25页 |
2.2 现代住区文化 | 第25-28页 |
2.2.1 建筑文化 | 第26页 |
2.2.2 政策文化 | 第26-27页 |
2.2.3 生态文化 | 第27页 |
2.2.4 汽车文化 | 第27页 |
2.2.5 享乐文化 | 第27-28页 |
2.2.6 时尚文化 | 第28页 |
2.3 住区主入口空间解析 | 第28-33页 |
2.3.1 住区主入口功能属性 | 第28-30页 |
2.3.2 住区入口构成元素 | 第30-32页 |
2.3.3 住区主入口空间与城市、住区的关系 | 第32-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西安住区主入口调研分析 | 第34-53页 |
3.1 住区主入口空间的文化要素 | 第34-35页 |
3.2 西安住区主入口的实态调查 | 第35-52页 |
3.2.1 调查方法 | 第35页 |
3.2.2 调查对象选取 | 第35-39页 |
3.2.3 调查分析方法 | 第39-40页 |
3.2.4 调查分析内容 | 第40-52页 |
3.2.5 调查归纳 | 第5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西安住区主入口空间文化内涵解析 | 第53-72页 |
4.1 西安地域文化 | 第53-55页 |
4.1.1 历史文化 | 第53-54页 |
4.1.2 人文文化 | 第54-55页 |
4.2 基于国家住房政策的文化内涵分析 | 第55-60页 |
4.2.1 “先生产,后生活” | 第55-56页 |
4.2.2 住房商品化 | 第56-59页 |
4.2.3 总结 | 第59-60页 |
4.3 基于地域分划的文化内涵分析 | 第60-63页 |
4.3.1 西安总体规划区划引导 | 第60-61页 |
4.3.2 西安居住空间的社会分异 | 第61-62页 |
4.3.3 总结 | 第62-63页 |
4.4 基于居民行为心理的文化内涵分析 | 第63-67页 |
4.4.1 可识别性需求 | 第64页 |
4.4.2 空间暗示及适应性需求 | 第64-65页 |
4.4.3 形态美感需求 | 第65-66页 |
4.4.4 归属心理需求 | 第66-67页 |
4.5 基于居民价值观的文化内涵分析 | 第67-71页 |
4.5.1 “符号”消费 | 第67-68页 |
4.5.2 身份建构 | 第68页 |
4.5.3 功能审美——精神审美 | 第68-69页 |
4.5.4 人文价值观的疏离 | 第69-70页 |
4.5.5 传统精神文化的现代化表达 | 第70-7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五章 西安住区主入口空间文化误区及发展趋向 | 第72-78页 |
5.1 西安住区主入口空间文化发展误区 | 第72-73页 |
5.1.1 空间特质变异 | 第72页 |
5.1.2 缺乏协调顾此失彼 | 第72页 |
5.1.3 重人工轻自然,盲目追求档次 | 第72-73页 |
5.1.4 地方性、可识别性不强,缺乏归属感 | 第73页 |
5.1.5 设计缺乏“以人为本” | 第73页 |
5.2 西安住区主入口空间文化内涵宏观走向 | 第73-75页 |
5.2.1 注重民族性、乡土性、延续性 | 第73-74页 |
5.2.2 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 | 第74页 |
5.2.3 促进中西文化融合 | 第74-75页 |
5.3 西安住区主入口空间文化内涵微观创造 | 第75-77页 |
5.3.1 具有过渡性质的中介公共空间 | 第75-76页 |
5.3.2 多义的人居文化品质空间 | 第76页 |
5.3.3 具有生态文化和接近自然的空间意涵 | 第76-7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4-85页 |
附件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