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微生物学(病原细菌学、病原微生物学)论文--病原细菌论文

副溶血性弧菌中密度感应系统依赖的T6SS1调控机制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1.文献综述第7-14页
    1.1 副溶血弧菌生物学性状第7页
    1.2 副溶血弧菌的毒力因子第7-9页
        1.2.1 溶血素第7-8页
        1.2.2 Ⅲ型分泌系统第8-9页
    1.3 荚膜多糖(capsular polysaccharide,CPS)第9-10页
    1.4 Ⅵ型分泌系统研究进展第10-11页
        1.4.1 细菌的分泌系统第10-11页
    1.5 Ⅵ型分泌系统(type Ⅵ secretion system,T6SS)第11-14页
2.引言第14-15页
    2.1 T6SS1研究进展第14页
    2.2 研究技术路线第14-15页
3.材料与方法第15-28页
    3.1 材料第15-18页
        3.1.1 菌株第15页
        3.1.2 主要分子生化试剂和试剂盒第15页
        3.1.3 化学试剂、药品及溶液的配制第15-17页
        3.1.4 主要使用的仪器第17页
        3.1.5 引物汇总第17-18页
    3.2 方法第18-28页
        3.2.1 OpaR、ToxR与AphA蛋白表达与纯化第18-19页
        3.2.2 凝胶迁移阻滞实验(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assays,EMSA)第19-21页
        3.2.3 DNaseⅠ足迹实验(DNaseⅠ Footprinting)第21-23页
        3.2.4 测序反应第23-24页
        3.2.5 引物延伸实验(Primer extension assays)第24-26页
        3.2.6 qRT-PCR实验第26-28页
4.结果与分析第28-42页
    4.1 结果第28-41页
        4.1.1 靶基因的选择第28页
        4.1.2 靶基因启动子区预测第28-29页
        4.1.3 AphA对T6SS1的转录调控机制第29-32页
        4.1.4 ToxR对T6SS1的转录调控机制第32-36页
        4.1.5 OpaR对T6SS1的转录调控机制第36-40页
        4.1.6 菌密度第40-41页
    4.2 讨论第41-42页
5.结论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致谢第45-46页
个人简历第46页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周期性金属—介质高效宽谱吸波材料的设计与制备
下一篇:氢吸附调制石墨烯自旋密度的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