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组织结构 | 第15-16页 |
第2章 社会网络关键用户识别框架 | 第16-20页 |
2.1 问题描述 | 第16-17页 |
2.2 研究框架 | 第17-20页 |
2.2.1 社会网络建模 | 第17-18页 |
2.2.2 划分社会网络子网 | 第18-19页 |
2.2.3 社会网络用户影响力建模 | 第19页 |
2.2.4 社会网络关键用户识别 | 第19-20页 |
第3章 社会网络建模与子网划分问题研究 | 第20-29页 |
3.1 基于图的社会网络建模 | 第20-24页 |
3.1.1 社会网络建模的理论基础 | 第20-21页 |
3.1.2 社会网络建模 | 第21页 |
3.1.3 量化用户特征 | 第21-24页 |
3.2 划分社会网络子网 | 第24-29页 |
3.2.1 K-means 聚簇算法 | 第24-26页 |
3.2.2 基于改进的 K-means 聚簇算法的社会网络子网划分 | 第26-29页 |
第4章 基于改进的线性阈值模型的识别关键用户的方法研究 | 第29-40页 |
4.1 线性阈值模型 | 第29-30页 |
4.2 HITS 算法 | 第30-31页 |
4.3 线性阈值模型的改进 | 第31-38页 |
4.3.1 计算活动用户的链接强度和影响力 | 第33-37页 |
4.3.2 计算非活动用户影响力 | 第37-38页 |
4.4 基于改进的线性阈值模型的关键用户识别 | 第38-40页 |
第5章 实验结果对比 | 第40-49页 |
5.1 数据集 | 第40-42页 |
5.2 同采用 LTM 的实验结果对比 | 第42-47页 |
5.3 同基于中心性分析的实验结果对比 | 第47-48页 |
5.4 实验结果总结 | 第48-49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9-51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49-50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