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制造工艺论文

某车架纵梁内高压成形工艺数值仿真分析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2-24页
    1.1 前言第12页
    1.2 管材内高压成形技术概述第12-17页
        1.2.1 管材内高压成形技术具有以下优点第13页
        1.2.2 管材内高压件在具备上述优点的同时也存在以下缺点第13-14页
        1.2.3 管材内高压成形常见缺陷第14-16页
        1.2.4 预成形管材内高压成形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影响因素第16-17页
    1.3 管材内高压成形件的分类第17-19页
        1.3.1 有轴向进给的直管内高压成形类零件第17-18页
        1.3.2 无轴向进给的预成形管内高压成形类零件第18-19页
    1.4 管材内高压成形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9-22页
        1.4.1 国外发展现状第20页
        1.4.2 国内发展现状第20-22页
    1.5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ǐ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第22-24页
        1.5.1 研究背景第22页
        1.5.2 研究目标及意义第22-23页
        1.5.3 主要研究内容第23-24页
第2章 基于数值仿真分析的高强钢变径管简化力学模型的内高压成形工艺研究第24-46页
    2.1 引言第24页
    2.2 管材内高压成形中主要成形参数的确定第24-29页
        2.2.1 初始屈服压力第24-25页
        2.2.2 整形压力第25-26页
        2.2.3 极限开裂压力第26-27页
        2.2.4 轴向载荷第27页
        2.2.5 补料量第27-28页
        2.2.6 合模力第28-29页
    2.3 管材内高压成形极限膨胀率第29页
    2.4 管材内高压成形摩擦与润滑第29-30页
    2.5 管材内高压成形四种常用加载路径第30-31页
    2.6 有限元软件在本文中的使用方法介绍第31-32页
        2.6.1 有限元软件的选择第31页
        2.6.2 有限元数值仿真的一般操作步骤第31-32页
    2.7 建立简化力学模型的有限元模型以及管坯材料简介第32-34页
        2.7.1 弯曲轴线方管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32-33页
        2.7.2 管材内高压成形中有限元模型条件假设第33-34页
        2.7.3 高强度钢 SPC440 材料力学性能介绍第34页
    2.8 主要的成形参数取值范围的确定及成形结果的评价指标第34-38页
        2.8.1 摩擦系数第35页
        2.8.2 初始屈服压力第35-36页
        2.8.3 整形压力第36-37页
        2.8.4 轴向进给量第37-38页
        2.8.5 成形件质量的评价指标第38页
    2.9 有限元数值仿真分析实验方案第38-44页
        2.9.1 四种加载路径下成形管件的成形性比较第39-42页
        2.9.2 择优进行壁厚分布比较第42-44页
    2.10 本章小结第44-46页
第3章 管形车架纵梁预成形数值仿真分析第46-58页
    3.1 引言第46页
    3.2 管形车架纵梁改型过程及管坯选择第46-48页
    3.3 预弯曲成形工序的有限元数值仿真研究第48-54页
        3.3.1 预弯曲成形模具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49-51页
        3.3.2 预弯曲成形件的成形质量评价指标第51页
        3.3.3 预弯曲成形工序的成形过程第51-52页
        3.3.4 预弯曲管坯的最佳成形结果第52-54页
    3.4 预压成形工序的有限元数值仿真研究第54-56页
        3.4.1 预压成形模具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54页
        3.4.2 预压成形件的成形质量评价指标第54-55页
        3.4.3 预弯曲成形工序的成形过程第55-56页
        3.4.4 预压管坯的最佳成形结果第56页
    3.5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4章 管形车架纵梁内高压胀形数值仿真分析及其力学性能评估第58-70页
    4.1 引言第58页
    4.2 建立车架纵梁内高压胀形模具有限元模型第58-61页
        4.2.1 内高压胀形模具 CATIA 建模第58-59页
        4.2.2 模具有限元网格划分第59-60页
        4.2.3 单元类型的选择第60-61页
    4.3 主要成形参数的理论值计算第61-62页
        4.3.1 摩擦系数第61页
        4.3.2 胀形压力第61页
        4.3.3 整形压力第61页
        4.3.4 合模力第61-62页
    4.4 试错寻优法确定成形方案第62-66页
    4.5 原车架纵梁结构与新管形纵梁结构的力学性能对比第66-69页
    4.6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70-72页
    5.1 结论第70-71页
    5.2 展望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8页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第78-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布谷鸟搜索的特征选择算法研究
下一篇:约束满足问题树分解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