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植物基因工程论文

玉米体细胞胚胎系统遗传转化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4-26页
    1.1 玉米遗传转化受体体系第14-16页
        1.1.1 以幼胚为外植体的受体体系第14-15页
        1.1.2 以成熟胚为外植体的受体体系第15页
        1.1.3 以茎尖为外植体的受体体系第15页
        1.1.4 以茎节为外植体的受体体系第15-16页
        1.1.5 植物组培是农杆菌转化的关键技术第16页
    1.2 玉米的遗传转化方法第16-20页
        1.2.1 农杆菌介导法第17-19页
        1.2.2 花粉管通道法第19-20页
        1.2.3 基因枪法第20页
    1.3 多基因共转化法第20-21页
    1.4 转基因检测方法第21-23页
    1.5 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理论基础第23-24页
        1.5.1 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几种假说第23页
        1.5.2 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特点第23-24页
        1.5.3 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的分子机制第24页
    1.6 22A 和 Sh2 的研究第24-25页
    1.7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5-26页
第2章 胚胎发生相关基因 Zm22A 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6-50页
    2.1 实验材料第26-27页
    2.2 实验药品第27-28页
        2.2.1 实验试剂第27页
        2.2.2 引物及测序第27页
        2.2.3 主要培养基、溶液第27-28页
    2.3 实验仪器第28页
    2.4 实验方法第28-36页
        2.4.1 玉米体细胞胚胎的获得第28页
        2.4.2 Y423 玉米体细胞胚胎总 RNA 的提取第28-29页
        2.4.3 cDNA 第一链的合成第29-30页
        2.4.4 引物设计第30页
        2.4.5 目的基因的克隆第30-31页
        2.4.6 琼脂糖凝胶目的片段回收第31-32页
        2.4.7 目的片段与克隆载体 pGM‐T 连接第32-33页
        2.4.8 大肠杆菌 TOP10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CaCl_2法)第33页
        2.4.9 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第33-34页
        2.4.10 质粒 DNA 提取第34-35页
        2.4.11 重组质粒 PCR 鉴定第35页
        2.4.12 重组质粒双酶切鉴定第35-36页
        2.4.13 测序第36页
        2.4.14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36页
    2.5 结果与分析第36-48页
        2.5.1 体细胞胚胎的获得第36-37页
        2.5.2 RNA 提取第37-38页
        2.5.3 cDNA 的合成第38-39页
        2.5.4 Zm22A 目的基因的获得第39-41页
        2.5.5 Zm22A 基因测序结果第41页
        2.5.6 结构分析第41-44页
        2.5.7 Zm22A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44-48页
    2.6 讨论第48-50页
        2.6.1 体细胞胚胎第48-49页
        2.6.2 Zm22A 基因第49-50页
第3章 农杆菌转化条件的优化第50-59页
    3.1 实验材料第50页
        3.1.1 受体材料第50页
    3.2 实验药品及仪器第50-51页
        3.2.1 实验药品第50页
        3.2.2 培养基配方第50-51页
        3.2.3 仪器第51页
    3.3 实验方法第51-53页
        3.3.1 农杆菌侵染幼胚的条件的优化第51-53页
        3.3.2 炼苗时间的选择第53页
    3.4 结果第53-57页
        3.4.1 农杆菌转化条件的优化第53-54页
        3.4.2 抗性愈伤的获得第54-55页
        3.4.3 抗性苗的获得第55-56页
        3.4.4 炼苗时间对再生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第56-57页
    3.5 讨论第57-59页
        3.5.1 在负压条件下,农杆菌侵染条件的探索第57-58页
        3.5.2 炼苗时间对再生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第58页
        3.5.3 筛选剂的选择第58-59页
第4章 胚胎相关基因 Zm22A 的遗传转化第59-72页
    4.1 实验材料第59-60页
        4.1.1 植物材料第59页
        4.1.2 菌株和植物表达载体第59-60页
        4.1.3 引物第60页
    4.2 实验药品及仪器设备第60-61页
        4.2.1 实验药品第60页
        4.2.2 培养基配方第60-61页
        4.2.3 仪器设备第61页
    4.3 实验方法第61-66页
        4.3.1 植物表达载体构建第61-63页
        4.3.2 农杆菌培养第63-64页
        4.3.3 Zm22A 基因的农杆菌介导第64-65页
        4.3.4 由愈伤诱导分化率的统计第65页
        4.3.5 DNA 提取第65-66页
        4.3.6 PCR 检测第66页
    4.4 实验结果第66-70页
        4.4.1 植物表达载体构建第66-67页
        4.4.2 侵染后愈伤分化率的统计第67-69页
        4.4.3 DNA 提取第69页
        4.4.4 PCR 检测第69-70页
    4.5 讨论第70-72页
        4.5.1 幼胚的准备第70页
        4.5.2 农杆菌侵染过程中所用的培养基配方第70-71页
        4.5.3 农杆菌侵染后愈伤分化率的统计第71-72页
第5章 玉米淀粉合成相关基因 ZmSh2 的遗传转化第72-82页
    5.1 实验材料第72-73页
        5.1.1 受体材料第72页
        5.1.2 菌株和表达载体第72-73页
    5.2 实验药品及仪器设备第73页
        5.2.1 实验药品第73页
        5.2.2 培养基配方:第73页
        5.2.3 仪器设备第73页
    5.3 实验方法第73-76页
        5.3.1 农杆菌的培养第73页
        5.3.2 幼胚的准备第73-74页
        5.3.3 农杆菌介导转化第74页
        5.3.4 分子检测第74-76页
    5.4 结果分析第76-79页
        5.4.1 农杆菌介导转化幼胚第76-77页
        5.4.2 PCR 检测第77-79页
        5.4.3 T0代种子的获得第79页
    5.5 讨论第79-82页
        5.5.1 ZmSh2 基因第79-80页
        5.5.2 启动子 RP5第80页
        5.5.3 阳性苗形态不正常第80-82页
第6章 全文结论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93页
作者简介第93-94页
致谢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黑龙江省人口职业结构演变研究
下一篇:高效氯氟氰菊酯纳米混悬剂的制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