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试剂与纯化学品的生产论文--光化学物质论文

四苯基硅桥连的蓝紫发光材料的分子设计,合成化学及光电性能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英文摘要第6-7页
第一章 前言第11-38页
    1.1 宽禁带蓝紫发光材料的意义及挑战第11页
    1.2 四苯基硅作为蓝紫发光材料连接基团的优点第11-13页
    1.3 不同功能基团取代的四苯基硅类光电材料发展概览第13-17页
        1.3.1 一种功能基团取代的四苯基硅类光电材料第13-14页
        1.3.2 两种不同功能基团取代的四苯基硅类光电材料第14-17页
    1.4 四苯基硅体系的光电分离性质第17-20页
        1.4.1 四苯基硅类材料光电分离现象,原因及实例第17-19页
        1.4.2 四苯基硅光电分离性质对蓝紫发光材料设计的启示第19-20页
    1.5 有机紫外发光小分子材料第20-24页
        1.5.1 基于三苯胺的有机紫外发光小分子材料第20-21页
        1.5.2 基于螺芴的有机紫外发光小分子材料第21-23页
        1.5.3 基于咔唑的有机紫外发光小分子材料第23-24页
        1.5.4 基于嘌呤的有机紫外发光小分子材料第24页
    1.6 高固态发光效率的 AIE 蓝光材料第24-36页
        1.6.1 聚集诱导发光(AIE)现象的发现及机理第24-25页
        1.6.2 高固态发光效率的 AIE 深蓝光生色团四苯乙烯的性质第25-26页
        1.6.3 在四苯乙烯上直接修饰功能基团实现高效蓝光发射的分子设计策略第26-32页
        1.6.4 增强扭曲限制共轭实现四苯乙烯类材料高效深蓝光发射的分子设计策略第32-36页
    1.7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第36-37页
    1.8 本论文主要内容第37-38页
第二章 四苯基硅桥连的双极性近紫外发光材料的合成化学与光电性能研究第38-54页
    2.1 引言第38-39页
    2.2 材料的合成化学与结构表征第39-43页
    2.3 材料的热学性质第43页
    2.4 材料的薄膜形貌第43-44页
    2.5 材料的光物理性质第44-47页
        2.5.1 材料的吸收和发射光谱第44-45页
        2.5.2 材料相对荧光效率测试第45-46页
        2.5.3 双极性材料 CzPySiSF 溶剂化效应光谱第46-47页
    2.6 材料电化学测试与理论计算第47-51页
        2.6.1 材料的电化学测试第47-48页
        2.6.2 材料的理论计算第48-51页
    2.7 近紫外材料非掺杂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第51-53页
    2.8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三章 双极性 AIE 蓝光材料的分子设计与光电性能研究第54-67页
    3.1 引言第54-55页
    3.2 材料的合成路线与结构表征第55-58页
    3.3 材料热学性质表征第58页
    3.4 材料的光物理表征第58-61页
        3.4.1 材料的吸收和发射光谱第58-59页
        3.4.2 材料的 AIE 性质表征第59-61页
    3.5 电化学测试和理论计算第61-63页
        3.5.1 材料的电化学测试第61页
        3.5.2 材料的理论计算第61-63页
    3.6 AIE 蓝光材料非掺杂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第63-65页
    3.7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第四章 实验试剂和测试仪器第67-69页
    4.1 实验试剂和药品第67页
    4.2 实验仪器及测试方法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5页
作者简历第75-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十一五期间辽河源头区生态系统功能演变及成因分析
下一篇:静电纺PBS/PPC载rh-BMP2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生物活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