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0-11页 |
1.4 论文的内容安排 | 第11-13页 |
第二章 HSPA+及其演进技术简介 | 第13-29页 |
2.1 HSDPA简介 | 第13-23页 |
2.1.1 HSDPA的信道设计 | 第13-16页 |
2.1.2 HSDPA的关键技术 | 第16-18页 |
2.1.3 HSDPA的分组调度 | 第18-21页 |
2.1.4 HSDPA的业务类型 | 第21-23页 |
2.2 HSUPA简介 | 第23-25页 |
2.2.1 HSUPA的信道设计 | 第23-25页 |
2.2.2 HSUPA的关键技术 | 第25页 |
2.3 HSPA+系统中的关键技术 | 第25-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用户分布模型及业务模型 | 第29-37页 |
3.1 用户分布模型 | 第29-35页 |
3.1.1 非均匀用户分布模型 | 第30-33页 |
3.1.2 中心可变的二维截断高斯用户分布模型 | 第33-35页 |
3.2 用户业务模型 | 第35-36页 |
3.2.1 Full Buffer满队列业务 | 第35页 |
3.2.2 Finite Buffer有限队列业务 | 第35页 |
3.2.3 Burst Buffer突发业务 | 第35-3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HSPA+系统级仿真平台设计 | 第37-43页 |
4.1 系统仿真流程图 | 第37-38页 |
4.2 仿真场景设置 | 第38-40页 |
4.2.1 系统网络模型 | 第38-39页 |
4.2.2 无线传播模型 | 第39-40页 |
4.3 主要功能模块介绍 | 第40-42页 |
4.3.1 初始化基站模块 | 第40页 |
4.3.2 用户生成模块 | 第40页 |
4.3.3 路径损耗模块 | 第40页 |
4.3.4 业务生成模块 | 第40-41页 |
4.3.5 SIR计算模块 | 第41-42页 |
4.3.6 调度模块 | 第42页 |
4.3.7 性能评估模块 | 第4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两种数据业务下HSDPA网络容量 | 第43-54页 |
5.1 FULL BUFFER业务下HSDPA网络容量 | 第43-49页 |
5.1.1 最大载干比调度下的网络容量 | 第43页 |
5.1.2 轮询调度下的网络容量 | 第43-44页 |
5.1.3 仿真结果分析 | 第44-49页 |
5.2 BURST BUFFER业务下HSDPA网络容量 | 第49-53页 |
5.2.1 最大载干比调度下网络容量 | 第49页 |
5.2.2 轮询调度下的网络容量 | 第49-50页 |
5.2.3 仿真结果分析 | 第50-5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54-56页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54-55页 |
6.2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附录 缩略词表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