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0-18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 | 第18-21页 |
·要素禀赋理论 | 第18页 |
·资源稀缺与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8-19页 |
·博弈论 | 第19-21页 |
第3章 世界稀土资源概况 | 第21-28页 |
·世界资源的储量及在中国的分布情况 | 第21-24页 |
·世界稀土储量 | 第21-23页 |
·各国稀土储量所占份额变化情况 | 第23页 |
·中国稀土资源的分布情况 | 第23-24页 |
·世界稀土资源的供需情况分析 | 第24-28页 |
·供给形势分析 | 第24-26页 |
·需求形势分析 | 第26页 |
·供给需求对比分析 | 第26-28页 |
第4章 中国稀土资源现状分析 | 第28-41页 |
·中国稀土资源产品情况分析 | 第28页 |
·中国稀土资源出口情况分析 | 第28-32页 |
·稀土价格 | 第28-30页 |
·稀土出口量 | 第30-31页 |
·稀土出口贸易国家 | 第31页 |
·稀土出口配额量 | 第31-32页 |
·稀土出口定价权 | 第32-33页 |
·定价权的内涵 | 第32页 |
·定价权的界定方法 | 第32-33页 |
·我国稀土出口定价权缺失的原因分析 | 第33-38页 |
·市场因素 | 第33-35页 |
·技术因素 | 第35-36页 |
·政策因素 | 第36-37页 |
·供需因素 | 第37页 |
·企业因素 | 第37页 |
·管理因素 | 第37-38页 |
·稀土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38-40页 |
·开采方式粗放,资源浪费严重 | 第38页 |
·环保意识薄弱,污染问题突出 | 第38-39页 |
·应用开发滞后,自主创新不足 | 第39页 |
·出口监管乏力,资源流失严重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5章 中国稀土资源出口措施的转变及其影响 | 第41-54页 |
·实施稀土出口管制的重要性 | 第41-42页 |
·稀土安全——国家安全 | 第41页 |
·稀土定价——国际地位 | 第41-42页 |
·稀土利用——军事实力 | 第42页 |
·稀土出口早期措施 | 第42-43页 |
·视稀土为普通矿产资源,实施出口退税 | 第42-43页 |
·受 WTO 观念的影响,大力开放市场 | 第43页 |
·出口管制措施 | 第43-45页 |
·出口配额管理 | 第43-44页 |
·企业出口资质管理 | 第44页 |
·征收高额出口税管理 | 第44-45页 |
·中国实施稀土出口配额管制政策的影响 | 第45-49页 |
·对国内的影响 | 第45-46页 |
·对国外的影响——国家利益的博弈 | 第46-49页 |
·中国稀土出口配额管制政策的实施不违反WTO 规则 | 第49-51页 |
·政策实施的目的具有合理性 | 第50页 |
·政策管制有国际法依据 | 第50页 |
·政策的完善为诉讼提供法理支持 | 第50-51页 |
·中国稀土出口配额管制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 第51-54页 |
·稀土配额“一刀切”,且下达时间滞后 | 第51-52页 |
·稀土配额倒卖、黑市交易兴起,扰乱了市场秩序 | 第52页 |
·稀土走私“产业链”形成,资源流失严重 | 第52页 |
·借道稀土合金出口,不受配额限制,造成管理上的困难 | 第52-53页 |
·稀土高价,引起偷挖、盗采现象反弹 | 第53-54页 |
第6章 有效管理我国稀土资源出口贸易的对策 | 第54-58页 |
·完善政策法规,整顿打击盗采和非法走私 | 第54页 |
·改进配额政策,积极鼓励创新 | 第54-55页 |
·大力发展期货市场,建立国际定价中心 | 第55页 |
·推动形成企业联盟,提高产业集中度 | 第55-56页 |
·加强外商投资管理,严把项目审批关 | 第56页 |
·建立稀土资源战略储备体系 | 第56-57页 |
·鼓励中国稀土生产企业走出去开矿 | 第57-58页 |
第7章 结语 | 第58-59页 |
·本文的研究成果 | 第58页 |
·创新点 | 第58页 |
·不足之处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附录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