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10页 |
ABSTRACT | 第10-17页 |
第1章 前言 | 第20-36页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36-47页 |
1 研究对象 | 第36-37页 |
1.1 冠心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诊断标准 | 第36-37页 |
1.2 排除标准 | 第37页 |
1.3 临床资料收集 | 第37页 |
2 实验材料 | 第37-38页 |
2.1 器材与仪器 | 第37-38页 |
2.2 试剂 | 第38页 |
3 实验方法 | 第38-46页 |
3.1 标本采集 | 第38-43页 |
3.2 冠状动脉造影及PCI | 第43-45页 |
3.3 心血管事件的观察 | 第45-46页 |
4 统计学方法 | 第46-47页 |
第3章 结果 | 第47-54页 |
1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各不同时间点的血清vaspin比较 | 第47-52页 |
1.1 两组研究对象的基线临床资料 | 第47-48页 |
1.2 AMI患者强化他汀干预组不同时间点血清vaspin水平的比较 | 第48-49页 |
1.3 AMI患者常规他汀干预组不同时间点血清vaspin水平的比较 | 第49-50页 |
1.4 两组各个不同时间点的血清vaspin水平的比较 | 第50-52页 |
2 随访期间AMI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 第52-54页 |
第4章 讨论 | 第54-67页 |
1. vaspin与冠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 第54-59页 |
2.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干预后vaspin水平的变化 | 第59-64页 |
3. vaspin水平与AMI患者MACE发生情况的相关性 | 第64-67页 |
第5章 结论 | 第67-68页 |
第6章 参考文献 | 第68-76页 |
综述 | 第76-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缩略词表 | 第86-8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