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9页 |
| ·沼气发酵中秸秆预处理的意义 | 第10-11页 |
| ·秸秆纤维素的组成与结构 | 第11-12页 |
| ·秸秆中纤维素含量 | 第11页 |
| ·纤维素的结构 | 第11-12页 |
| ·秸秆纤维素的预处理 | 第12-17页 |
| ·物理处理方法 | 第13-14页 |
| ·化学处理方法 | 第14-16页 |
| ·生物处理方法 | 第16-17页 |
| ·秸秆预处理存在问题 | 第17页 |
| ·研究目的意义、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 ·研究目的、意义 | 第17页 |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化学预处理对小麦秸秆糖化效果的影响 | 第19-24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9-21页 |
| ·材料 | 第19页 |
| ·方法 | 第19-2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1-23页 |
| ·不同化学预处理对小麦秸秆糖化试验的影响 | 第21页 |
| ·尿素溶液浸泡对小麦秸秆糖化效果的影响 | 第21-23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纤维素酶预处理对小麦秸秆糖化效果的影响 | 第24-2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4-25页 |
| ·材料 | 第24页 |
| ·方法 | 第24-25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5-27页 |
| ·真菌纤维素酶活 | 第25页 |
| ·纤维素酶预处理秸秆糖化效果 | 第25-27页 |
| ·结论 | 第27-28页 |
| 第四章 微生物接种预处理对小麦秸秆糖化效果的影响 | 第28-35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8-30页 |
| ·材料 | 第28-29页 |
| ·方法 | 第29-3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0-34页 |
| ·真菌抑菌性试验 | 第30-31页 |
| ·细菌预处理秸秆对酶解糖化的影响 | 第31-32页 |
| ·细菌、真菌混菌接种预处理过程中的产糖量 | 第32-33页 |
| ·细菌、真菌混合接种预处理小麦秸秆的酶解产糖量 | 第33-34页 |
| ·细菌、真菌混合接种预处理小麦秸秆的总糖产量 | 第34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34-35页 |
| 第五章 固态发酵预处理对小麦秸秆糖化效果的影响 | 第35-4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5-37页 |
| ·材料 | 第35页 |
| ·方法 | 第35-3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7-39页 |
| ·秸秆固态发酵 | 第37-38页 |
| ·秸秆添加基质固态发酵 | 第38-39页 |
| ·结论 | 第39-41页 |
| 第六章 尿素溶液浸泡及发酵剂接种预处理对沼气发酵的影响 | 第41-4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1-43页 |
| ·试验材料 | 第41页 |
| ·方法 | 第41-4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3-47页 |
| ·尿素溶液浸泡对小麦秸秆沼气发酵的影响 | 第43-44页 |
| ·发酵剂对小麦秸秆沼气发酵的影响 | 第44-46页 |
| ·沼液 pH 值变化 | 第46-47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47-49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9-51页 |
| ·研究结论 | 第49页 |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49-50页 |
|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作者简介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