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11-33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1.1 稀土掺杂二氧化硅荧光微球的研究进展 | 第12-23页 |
1.1.1 稀土发光材料的发光原理 | 第12-16页 |
1.1.2 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方法 | 第16-20页 |
1.1.3 稀土离子掺杂二氧化硅荧光微球的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1.1.4 稀土掺杂二氧化硅荧光材料在形貌和粒径控制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1.2 核-壳结构制备技术在荧光微球制备方面的研究进展 | 第23-25页 |
1.2.1 核壳结构制备技术简介 | 第23-24页 |
1.2.2 核壳结构制备技术在发光材料中的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1.3 稀土配合物在荧光粉体方面制备的研究进展 | 第25-28页 |
1.3.1 稀土配合物简介 | 第25页 |
1.3.2 稀土配合物的分类 | 第25-27页 |
1.3.3 稀土配合物在发光材料中的研究进展 | 第27-28页 |
1.4 二氧化硅填料在硅橡胶中分布表征手段研究现状 | 第28-31页 |
1.5 本论文研究意义内容 | 第31-33页 |
1.5.1 研究意义 | 第31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31-33页 |
2 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和表征 | 第33-53页 |
2.1 引言 | 第33-34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4-38页 |
2.2.1 实验原料和仪器设备 | 第34页 |
2.2.2 实验药品和试剂 | 第34-35页 |
2.2.3 实验方法 | 第35-37页 |
2.2.4 结构和性能表征 | 第37-38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8-51页 |
2.3.1 单分散SiO_2微球的结构分析 | 第38-39页 |
2.3.2 碱催化法控制制备单分散SiO_2微球 | 第39-48页 |
2.3.3 溶胶种子法控制制备单分散SiO_2微球 | 第48-5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3 稀土掺杂的二氧化硅荧光微球的制备和表征 | 第53-93页 |
3.1 引言 | 第53-55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5-61页 |
3.2.1 实验仪器 | 第55-56页 |
3.2.2 实验药品和试剂 | 第56-57页 |
3.2.3 实验方法 | 第57-60页 |
3.2.4 样品的表征 | 第60-61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61-91页 |
3.3.1 SiO_2:Re~(3+)型荧光微球制备结果和讨论 | 第61-69页 |
3.3.2 Si O_2@SiO_2:Re X_3Y型二氧化硅荧光微球制备结果与讨论 | 第69-82页 |
3.3.3 Re X_3Y@SiO_2型二氧化硅荧光微球制备的结果与讨论 | 第82-88页 |
3.3.4 不同种类二氧化硅荧光微球的表面结构和发光性能的比较分析 | 第88-9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91-93页 |
4 荧光微球在硅橡胶中的荧光标记应用初步探究 | 第93-103页 |
4.1 引言 | 第93-94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94-97页 |
4.2.1 实验原料和仪器设备 | 第94页 |
4.2.2 实验药品和试剂 | 第94-95页 |
4.2.3 实验方法 | 第95-96页 |
4.2.4 样品的表征 | 第96-97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97-102页 |
4.3.1 填充硅橡胶发光性能表征 | 第97-98页 |
4.3.2 填充硅橡胶填料分散情况表征 | 第98-10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结论 | 第103-106页 |
致谢 | 第106-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1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