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路基、路面工程论文

基于亚塑性理论的低液限粘土本构模型与改善试验研究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1章 绪论第12-22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4页
    1.2 研究概况第14-18页
        1.2.1 土体弹塑性本构模型发展现状第14-15页
        1.2.2 亚塑性本构理论发展研究现状第15-18页
        1.2.3 低液限粘土改良技术与机理研究现状第18页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8-22页
        1.3.1 研究内容第18-20页
        1.3.2 技术路线第20-22页
第2章 区域环境及工程概况第22-28页
    2.1 自然地理条件第22-23页
    2.2 区域地质概况第23-25页
    2.3 水文地质条件第25-26页
        2.3.1 区域地表水系分布第25页
        2.3.2 区域地下水分布第25-26页
    2.4 工程项目概况第26-28页
第3章 路基填方用土工程性质试验研究第28-50页
    3.1 室内试验第28-39页
        3.1.1 化学分析试验第28-29页
        3.1.2 颗分试验第29-30页
        3.1.3 液塑限试验第30-32页
        3.1.4 直接剪切试验第32-33页
        3.1.5 压缩固结试验第33-34页
        3.1.6 击实试验第34-36页
        3.1.7 室内三轴试验第36-39页
    3.2 现场原位试验第39-49页
        3.2.1 试验方案第39-43页
        3.2.2 试验结果分析第43-49页
    3.3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4章 低液限粘土亚塑性本构模型研究第50-70页
    4.1 亚塑性本构理论的发展历史第50-55页
    4.2 Gudehus-Bauer亚塑性本构方程的结构及分解定性第55-61页
    4.3 本构方程参数的确定第61-65页
    4.4 基于Gudehus本构方程的低液限粘土本构方程第65-69页
    4.5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5章 低液限粘土室内改良及现场试验研究第70-84页
    5.1 路床区改善低液限粘土工程概况第70-71页
    5.2 改善低液限粘土的室内力学性能试验第71-75页
    5.3 改善土的路用性能现场试验评价第75-78页
    5.4 粉煤灰路堤承载特性模型试验对比分析评价第78-82页
    5.5 本章小结第82-84页
第6章 结论与建议第84-86页
    6.1 本文结论第84页
    6.2 展望与建议第84-86页
参考文献第86-92页
致谢第92-9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工作第93-95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下水封石洞油库渗水量非均匀分布特征与分析方法研究
下一篇:农村残疾人社会救助需求与供给状况研究--以W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