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生态损害赔偿制度之构建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8-11页 |
(一) 选题意义 | 第8-9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页 |
2. 我国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四) 创新之处 | 第10-11页 |
一、生态损害赔偿制度在国内外的发展 | 第11-16页 |
(一) 我国生态损害赔偿制度的发展 | 第11-14页 |
(二) 国外生态损害赔偿制度的发展 | 第14-16页 |
二、请求主体 | 第16-32页 |
(一) 政府及其环境保护职能部门 | 第16-19页 |
(二) 环保非政府组织 | 第19-22页 |
(三) 检察机关 | 第22-32页 |
三、生态损害赔偿范围 | 第32-43页 |
(一) 我国立法现状 | 第32-34页 |
(二) 我国司法现状 | 第34-38页 |
1. 海洋油污损害 | 第34-35页 |
2. 水体损害 | 第35页 |
3. 土壤损害 | 第35-36页 |
4. 林地损害 | 第36页 |
5. 大气损害 | 第36-38页 |
(三) 明确我国生态损害赔偿范围 | 第38-43页 |
1. 合理预防、防止损害扩大措施费用 | 第38-39页 |
2. 生态修复费用 | 第39-40页 |
3. 生态服务功能损失 | 第40-41页 |
4. 环境容量损失 | 第41-42页 |
5. 调查评估费用 | 第42-43页 |
四、生态损害评估方法 | 第43-53页 |
(一) 我国立法与司法现状 | 第43-47页 |
(二) 明确生态损害赔偿评估方法 | 第47-50页 |
1. 提升规范性文件法律效力 | 第47-48页 |
2. 明确不同评估方法的选择顺序 | 第48-50页 |
(三) 损害赔偿数额酌定制度 | 第50-53页 |
1. 损害赔偿数额酌定制度简述 | 第50-51页 |
2. 生态损害认定中引入赔偿数额酌定制度 | 第51-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