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穆棱市双桥子地区金矿成矿预测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6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12页 |
1.2 研究区自然地理、经济状况 | 第12-14页 |
1.3 以往勘查研究工作及存在问题 | 第14-15页 |
1.3.1 以往区域地质工作 | 第14页 |
1.3.2 矿产勘查与研究工作 | 第14-15页 |
1.4 论文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第2章 成矿地质背景 | 第16-24页 |
2.1 区域地层 | 第16-18页 |
2.1.1 上元古界黄松群 | 第16页 |
2.1.2 古生界 | 第16-18页 |
2.1.3 中生界 | 第18页 |
2.1.4 新生界 | 第18页 |
2.2 区域侵入岩 | 第18-19页 |
2.2.1 古生代侵入岩 | 第19页 |
2.2.2 中生代侵入岩 | 第19页 |
2.2.3 脉岩 | 第19页 |
2.3 区域构造 | 第19-22页 |
2.3.1 断裂构造 | 第20页 |
2.3.2 褶皱构造 | 第20-21页 |
2.3.3 遥感影像特征 | 第21-22页 |
2.4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 第22页 |
2.5 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 第22页 |
2.6 区域矿产 | 第22-24页 |
第3章 典型矿床地质特征 | 第24-38页 |
3.1 矿区地质特征 | 第24-31页 |
3.1.1 矿区地层 | 第24-26页 |
3.1.2 矿区侵入岩 | 第26页 |
3.1.3 矿区构造 | 第26-27页 |
3.1.4 矿区地球物理异常特征 | 第27页 |
3.1.5 矿区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 第27-31页 |
3.2 矿体地质特征 | 第31-37页 |
3.2.1 I号矿化蚀变破碎带 | 第32-33页 |
3.2.2 II号矿化蚀变破碎带: | 第33-34页 |
3.2.3 III号矿化蚀变破碎带 | 第34-35页 |
3.2.4 IV号矿化蚀变破碎带 | 第35-37页 |
3.3 围岩蚀变特征 | 第37页 |
3.4 矿床成因 | 第37-38页 |
第4章 成矿预测研究 | 第38-65页 |
4.1 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标志 | 第38-39页 |
4.1.1 成矿地质条件 | 第38-39页 |
4.1.2 找矿标志 | 第39页 |
4.2 成矿预测区圈定 | 第39-40页 |
4.3 预测区(II区)成矿远景评价 | 第40-58页 |
4.3.1 预测区地质背景 | 第40-44页 |
4.3.2 矿化蚀变特征 | 第44-45页 |
4.3.3 地球物理特征及异常推断解释 | 第45-53页 |
4.3.4 地球化学特征及异常推断解释 | 第53-58页 |
4.4 预测区(I区)成矿远景评价 | 第58-65页 |
4.4.1 预测区地质背景 | 第58-60页 |
4.4.2 地球物理特征及异常推断解释 | 第60页 |
4.4.3 地球化学特征及异常推断解释 | 第60-65页 |
第5章 结论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5页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