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1 蓝藻概述 | 第11-14页 |
1.1 集胞藻PCC6803概述 | 第11-12页 |
1.2 聚球藻CC9311概述 | 第12页 |
1.3 蓝藻的遗传学背景 | 第12-14页 |
2 超氧化物歧化酶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2.1 SOD的种类与分布 | 第15页 |
2.2 SOD的催化机理 | 第15-16页 |
2.3 SOD的生物学功能 | 第16页 |
2.4 蓝藻中的SOD | 第16-17页 |
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第二章 集胞藻PCC6803中FeSOD编码基因slr1516的敲除及功能分析 | 第18-41页 |
1 引言 | 第18-1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9-27页 |
2.1 菌株、藻株及培养条件 | 第19页 |
2.2 蓝藻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19页 |
2.3 聚合酶链式(PCR)反应 | 第19页 |
2.4 载体的构建 | 第19-24页 |
2.5 集胞藻PCC6803的转化 | 第24页 |
2.6 抗血清的制备 | 第24-25页 |
2.7 SOD活性染色 | 第25页 |
2.8 蛋白质免疫印迹 | 第25页 |
2.9 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25-26页 |
2.10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第26页 |
2.11 光响应曲线的测定 | 第26页 |
2.12 最大光化学效率的测定 | 第26页 |
2.13 数据分析 | 第26-27页 |
3 结果 | 第27-39页 |
3.1 slr1516插入失活突变株(slr1516::C.K_2)的构建 | 第27-31页 |
3.2 铜离子调控突变株P_(petE)-slr1516的构建 | 第31页 |
3.3 铜离子调控株P_(petE)-slr1516的生理表型测定 | 第31-39页 |
4 讨论 | 第39-41页 |
第三章 聚球藻CC9311中NiSOD编码基因sync0755的敲除 | 第41-48页 |
1 引言 | 第41-4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42-44页 |
2.1 菌株、藻株及培养条件 | 第42页 |
2.2 蓝藻基因组的提取 | 第42页 |
2.3 敲除载体的构建 | 第42-43页 |
2.4 接合转移 | 第43页 |
2.5 诱导转化 | 第43-44页 |
2.6 电击转化 | 第44页 |
2.7 接合子的传代分离 | 第44页 |
2.8 接合藻株PCR检测 | 第44页 |
2.9 接合藻株蛋白水平检测 | 第44页 |
3 结果 | 第44-46页 |
3.1 转化方法的比较和确定 | 第44-45页 |
3.2 接合子的鉴定 | 第45-46页 |
4 讨论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5页 |
在学期间撰写和发表的论文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