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前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提出问题:关于社会组织的四层思考 | 第12-16页 |
一、官方性还是草根性?社会组织属性之思 | 第12-13页 |
二、机遇之春还是多事之秋?社会组织处境之思 | 第13-14页 |
三、市场化还是去市场化?社会组织迷途之思 | 第14-15页 |
四、顶层立场还是底层立场?社会组织方法论之思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理论综述:社会组织的基本知识与理论框架 | 第16-25页 |
一、概念界定:作为第三部门构件的社会组织 | 第16-17页 |
二、发展历史:新中国以来社会组织经历坎坷 | 第17-18页 |
三、理论综述:社会组织研究存在着不同视角 | 第18-21页 |
(一) 制度主义理论 | 第19-20页 |
(二) 社会网络理论 | 第20页 |
(三) 法团主义理论 | 第20-21页 |
(四) 国家-社会关系理论 | 第21页 |
(五) 失灵论 | 第21页 |
(六) 社会组织保护论 | 第21页 |
四、理论框架:共同体观与两种嵌入性的框架 | 第21-25页 |
第三章 案例呈现:W市青少年空间及其三重环境 | 第25-39页 |
一、发展概况 | 第25-27页 |
(一) 探索试点阶段(2007年9月—2008年2月) | 第25页 |
(二) 遍地开花阶段(2008年3月—2009年12月) | 第25-26页 |
(三) 多元模式阶段(2010年1月至今) | 第26页 |
(四) 管理结构 | 第26-27页 |
二、制度环境 | 第27-28页 |
(一) 法制许可 | 第27页 |
(二) 政策支持 | 第27-28页 |
(三) 科层指令 | 第28页 |
三、技术环境 | 第28-35页 |
(一) 专门机构 | 第28-29页 |
(二) 专职人员 | 第29-30页 |
(三) 专注服务 | 第30-32页 |
(四) 专项支持 | 第32-35页 |
(五) 专业评估 | 第35页 |
四、需求环境 | 第35-39页 |
(一) 社会需求 | 第35-37页 |
(二) 社会认同 | 第37页 |
(三) 道德伦理 | 第37-39页 |
第四章 现实困境:社会组织对主管机构的实体嵌入 | 第39-42页 |
一、大共同体本位导致社会组织实体嵌入 | 第39-40页 |
(一) 大共同体本位导致强意义的合法性机制 | 第39页 |
(二) 强意义的合法性机制是实体嵌入的机制 | 第39页 |
(三) 作为小共同体的社会组织依附主管机构 | 第39-40页 |
二、社会组织的实体嵌入限制其专业功能 | 第40-42页 |
(一) 专业组织的主体性缺失 | 第40页 |
(二) 专业人员的身份性缺失 | 第40-41页 |
(三) 专业能力的技术性缺失 | 第41-42页 |
第五章 发展出路:社会组织与合作主体的形式嵌入 | 第42-46页 |
一、实体脱嵌是传统社会组织逐步去构件化的路径 | 第42页 |
二、形式嵌入是现代社会组织正在构建的专业关系 | 第42-43页 |
三、实体嵌入到形式嵌入的路径是社会组织现代化 | 第43-46页 |
(一) 以人为本,凸显现代社会组织的服务主体 | 第43-44页 |
(二) 降低门槛,建立弱意义的合法性准入机制 | 第44页 |
(三) 鼓励促进,完善现代社会组织的激励机制 | 第44-45页 |
(四) 协调发展,推动制度、人才和技术现代化 | 第45-46页 |
第六章 总结反思:社会自身的嵌入逻辑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附录 | 第50-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80-81页 |
后记与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