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QCL-THz全息成像仪传输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9页
    1.1 太赫兹技术第9-13页
        1.1.1 太赫兹波第9-10页
        1.1.2 太赫兹波的研究方向第10-11页
        1.1.3 太赫兹波的应用领域第11-13页
    1.2 全息技术第13-17页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研究内容第17-18页
    1.4 本文的章节安排第18-19页
第二章 太赫兹全息成像仪传输系统概述第19-35页
    2.1 太赫兹成像发展与现状第19-20页
    2.2 基本全息技术理论分析第20-31页
        2.2.1 光学全息技术的记录与再现第20-23页
        2.2.2 数字全息术第23-24页
        2.2.3 同轴全息与离轴全息第24-27页
        2.2.4 菲涅尔全息与傅里叶全息第27-30页
        2.2.5 预放大数字全息第30-31页
    2.3 高斯波束的传播与转换第31-34页
    2.4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预放大同轴数字全息成像系统设计方案选型第35-47页
    3.1 全息系统的比较-现有的系统第35-41页
        3.1.1 现有全息系统简介第35-39页
        3.1.2 全息系统设计方案选型第39-41页
    3.2 预放大同轴数字全息系统第41-42页
        3.2.1 预放大同轴数字全息系统简介第41页
        3.2.2 预放大同轴数字全息系统的关键问题第41-42页
    3.3 ZEMAX软件介绍第42-45页
    3.4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四章 波束整形系统第47-60页
    4.1 波束整形系统简介第47-51页
    4.2 整形系统设计及原理分析第51-55页
    4.3 波束整形系统仿真结果第55-58页
    4.4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五章 预放大同轴数字全息成像仪传输系统的设计、结果第60-77页
    5.1 传输系统的设计方法第60-62页
    5.2 传输系统的仿真第62-63页
    5.3 仿真结果分析第63-75页
    5.4 结果讨论和改进第75-76页
    5.5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六章 总结及未来工作第77-80页
    6.1 总结第77-78页
    6.2 技术进步点第78-79页
    6.3 未来工作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3页
致谢第83-8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纳米晶上转换发光规律和单色近红外上转换发光的实现
下一篇:基于Z变换FDTD方法的电磁波与微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