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移动通信的发展 | 第11-12页 |
1.2 移动通信面临的挑战 | 第12-15页 |
1.2.1 网络结构的改变 | 第12-14页 |
1.2.2 新的业务 | 第14-15页 |
1.3 随机接入控制 | 第15-18页 |
1.3.1 随机接入控制 | 第15-17页 |
1.3.2 选择此课题意义 | 第17-18页 |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18-20页 |
1.5 参考文献 | 第20-25页 |
第二章 随机接入控制 | 第25-43页 |
2.1 引言 | 第25页 |
2.2 针对OFDMA系统的随机接入控制策略研究 | 第25-30页 |
2.2.1 OFDMA系统 | 第25-27页 |
2.2.2 针对OFDMA系统随机接入现状分析 | 第27页 |
2.2.3 常用算法 | 第27-30页 |
2.3 针对异构网络的随机接入控制策略研究 | 第30-36页 |
2.3.1 异构网络 | 第30-31页 |
2.3.2 研究现状分析 | 第31-33页 |
2.3.3 常用算法 | 第33-3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2.5 参考文献 | 第37-43页 |
第三章 OFDMA系统中基于伪贝叶斯算法的接入控制策略 | 第43-69页 |
3.1 引言 | 第43页 |
3.2 研究现状分析 | 第43-45页 |
3.3 MAC帧结构 | 第45-46页 |
3.4 伪贝叶斯算法 | 第46-50页 |
3.5 动态自适应接入策略 | 第50-57页 |
3.5.1 问题描述 | 第50页 |
3.5.2 自适应接入机制流程描述 | 第50-51页 |
3.5.3 动态分配随机接入信道 | 第51-52页 |
3.5.4 自适应接入概率设置 | 第52-53页 |
3.5.5 性能仿真分析 | 第53-57页 |
3.6 动态自适应退避策略 | 第57-64页 |
3.6.1 问题描述 | 第57-58页 |
3.6.2 自适应退避机制流程 | 第58-59页 |
3.6.3 自适应退避机制算法 | 第59-62页 |
3.6.4 性能仿真分析 | 第62-64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3.8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第四章 Machine-to-Machine业务分流接入控制策略 | 第69-95页 |
4.1 引言 | 第69页 |
4.2 M2M业务及拥塞场景介绍 | 第69-73页 |
4.2.1 M2M业务应用分类及业务特征 | 第69-71页 |
4.2.2 M2M业务场景拥塞 | 第71-73页 |
4.3 研究现状分析 | 第73页 |
4.4 基于Machine-to-Machine业务的分配接入策略 | 第73-91页 |
4.4.1 问题描述 | 第74-75页 |
4.4.2 网络模型及量化 | 第75-76页 |
4.4.3 基于排队论模型的业务分配策略分析 | 第76-79页 |
4.4.4 最优化业务分配策略的约束条件及求解 | 第79-84页 |
4.4.5 性能仿真分析 | 第84-9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4.6 参考文献 | 第92-95页 |
第五章 异构无线环境下的接入控制策略 | 第95-107页 |
5.1 引言 | 第95页 |
5.2 研究现状分析 | 第95-96页 |
5.3 基于负载平衡的接入选择策略 | 第96-103页 |
5.3.1 系统场景及问题描述 | 第97-98页 |
5.3.2 机制流程概述 | 第98-99页 |
5.3.3 基于向量间几何关系的接入选择策略 | 第99-101页 |
5.3.4 基于负载平衡的接纳控制策略 | 第101页 |
5.3.5 性能仿真分析 | 第101-10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03-105页 |
5.5 参考文献 | 第105-10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7-111页 |
6.1 本文研究工作总结 | 第107-109页 |
6.2 未来研究工作展望 | 第109-111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11-113页 |
致谢 | 第113-11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论文与专利 | 第115-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