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1 国际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背景 | 第9-10页 |
1.1.2 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3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第13-15页 |
1.3.3 研究现状评价 | 第15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5 创新点 | 第16页 |
1.6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6.1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6.2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2 研究的理论基础及概念界定 | 第18-22页 |
2.1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2.1.1 马克思的人力资源思想 | 第18页 |
2.1.2 人力资本理论 | 第18-19页 |
2.1.3 人口迁移理论 | 第19页 |
2.1.4 终身教育理论 | 第19-20页 |
2.2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22页 |
2.2.1 人口资源、人力资源、人力资本 | 第20-21页 |
2.2.2 农村人口、农村人力资源 | 第21页 |
2.2.3 人力资源开发 | 第21页 |
2.2.4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 第21-22页 |
3 河北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和制约因素 | 第22-33页 |
3.1 河北省农村人力资源现状 | 第22-26页 |
3.1.1 河北省农村人力资源数量状况 | 第22页 |
3.1.2 河北省农村人力资源质量状况 | 第22-24页 |
3.1.3 河北省农村人力资源结构状况 | 第24-26页 |
3.2 河北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 | 第26-30页 |
3.2.1 河北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成果 | 第26-28页 |
3.2.2 河北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 第28-30页 |
3.3 河北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制约因素分析 | 第30-33页 |
3.3.1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素质制约 | 第30-31页 |
3.3.2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政策制约 | 第31页 |
3.3.3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观念制约 | 第31-32页 |
3.3.4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结构制约 | 第32-33页 |
4 国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经验借鉴 | 第33-36页 |
4.1 德国经验 | 第33页 |
4.2 美国经验 | 第33-34页 |
4.3 韩国经验 | 第34页 |
4.4 对国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经验总结 | 第34-36页 |
4.4.1 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保障 | 第34页 |
4.4.2 从本国实际出发制定和推行相关的制度和政策 | 第34-35页 |
4.4.3 设置专门机构负责管理 | 第35页 |
4.4.4 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与培训 | 第35页 |
4.4.5 多渠道投入充足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资金 | 第35-36页 |
5 河北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建议 | 第36-43页 |
5.1 提高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地位 | 第36-37页 |
5.1.1 政府应尽快转变职能,突出主导作用 | 第36页 |
5.1.2 农民应尽快转变观念,积极参与开发 | 第36-37页 |
5.2 搭建并完善农民教育和培训平台 | 第37-40页 |
5.2.1 构建农民教育终身体系 | 第37页 |
5.2.2 科学合理实施各类农村人才培养计划 | 第37-39页 |
5.2.3 强化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 | 第39-40页 |
5.3 加快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 第40-41页 |
5.3.1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内部转移 | 第40页 |
5.3.2 调整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外部转移 | 第40页 |
5.3.3 规范全国劳动力市场,加快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 | 第40-41页 |
5.4 完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政策保障措施 | 第41-43页 |
5.4.1 强化政府宏观调控,加大政府投入力度 | 第41页 |
5.4.2 加强农村人口综合调控 | 第41页 |
5.4.3 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保健事业 | 第41-42页 |
5.4.4 加速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高农村人力资源保障水平 | 第42-43页 |
6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7-48页 |
作者简介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