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粟(谷子、小米)论文

河北省杂交谷子区域布局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引言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0-13页
        1.2.1 区域布局研究动态第10页
        1.2.2 比较优势理论研究动态第10-12页
        1.2.3 杂交谷子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2-13页
    1.3 研究目标第13-14页
    1.4 对象选取第14页
    1.5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5.1 文献查阅法第14页
        1.5.2 调查问卷法第14页
        1.5.3 访谈法第14页
        1.5.4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第14-15页
    1.6 技术路线与论文结构第15-17页
        1.6.1 技术路线第15页
        1.6.2 论文结构第15-17页
2 农作物比较优势理论基础以及测算方法第17-21页
    2.1 理论基础第17-18页
        2.1.1 农业区位理论依据第17页
        2.1.2 农作物比较优势分析的理论依据第17-18页
        2.1.3 农作物区域比较优势分析的理论依据第18页
    2.2 测算方法第18-21页
        2.2.1 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方法第18-20页
        2.2.2 资源禀赋系数分析法(EF)第20-21页
3 中国和河北省谷子、杂交谷子发展现状分析第21-27页
    3.1 中国谷子、杂交谷子发展概况第21-23页
        3.1.1 我国谷子发展概况第21-22页
        3.1.2 中国杂交谷子发展概况第22-23页
    3.2 河北省谷子以及杂交谷子发展概况第23-27页
        3.2.1 河北省谷子发展概况第23-25页
        3.2.2 河北省杂交谷子的发展第25-27页
4 河北省杂交谷子区域比较优势的实证分析第27-37页
    4.1 数据说明第27页
    4.2 河北省杂交谷子区域比较优势的测算与分析第27-34页
        4.2.1 杂交谷子生产综合比较优势分析法测算结果分析第27-32页
        4.2.2 杂交谷子生产资源禀赋比较优势测算结果分析第32-34页
    4.3 结论第34-36页
        4.3.1 优势产区第34-35页
        4.3.2 潜力区第35页
        4.3.3 自主发展区第35-36页
    4.4 本章小结第36-37页
5 河北省杂交谷子区域比较优势和生产布局的影响因素分析第37-43页
    5.1 自然因素第37-39页
        5.1.1 地理特征与杂交谷子布局第37-38页
        5.1.2 温度与杂交谷子布局第38页
        5.1.3 水资源与杂交谷子布局第38-39页
        5.1.4 土壤与杂交谷子布局第39页
    5.2 社会经济因素第39-42页
        5.2.1 技术条件与杂交谷子布局第39-40页
        5.2.2 城市化发展水平与杂交谷子布局第40页
        5.2.3 区域发展水平的差异第40-41页
        5.2.4 种植效益与杂交谷子的布局第41页
        5.2.5 市场因素与杂交谷子布局第41-42页
        5.2.6 政府政策因素与杂交谷子布局第42页
    5.3 其他因素与杂交谷子的布局第42-43页
6 结论与建议第43-47页
    6.1 结论第43页
    6.2 建议第43-47页
        6.2.1 优势区第44-45页
        6.2.2 潜力区第45-46页
        6.2.3 自主发展区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附表第50-51页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第51-52页
作者简介第52-53页
致谢第53-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河北省循环农业发展实证研究--以河北景县津龙公司为例
下一篇:‘绿岭核桃杂交后代果实性状遗传及优株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