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资源论文--水产资源学论文--渔业环境论文

中华鲟产卵场地形演变及水动力特性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3-16页
        1.3.1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3.2 技术路线第14-16页
第二章 中华鲟产卵场调研分析第16-25页
    2.1 中华鲟的生物学特性第16-18页
        2.1.1 形态特征第16页
        2.1.2 洄游习性第16-17页
        2.1.3 繁殖特性第17-18页
    2.2 中华鲟产卵场分布及水动力条件第18-24页
        2.2.1 中华鲟历史产卵场分布及水流条件第18-21页
        2.2.2 葛洲坝坝下产卵场及水动力学条件第21-24页
    2.3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三章 中华鲟产卵江段地形结构演变过程分析第25-36页
    3.1 葛洲坝工程建设前第25-26页
    3.2 葛洲坝工程建设期至三峡工程蓄水前第26-32页
        3.2.1 一期工程期(1970年~1981年)第26-28页
        3.2.2 二期工程期(1982年~1988年)第28-31页
        3.2.3 三峡工程蓄水前葛洲坝工程运行期(1989年~2003年)第31-32页
    3.3 三峡工程蓄水后第32-34页
    3.4 本章小结第34-36页
第四章 中华鲟产卵场水动力特性研究第36-73页
    4.1 中华鲟产卵场水动力学模型第36-44页
        4.1.1 物理模型第36-40页
        4.1.2 数学模型第40-44页
    4.2 中华鲟产卵场典型水动力特性分析第44-69页
        4.2.1 试验工况第44-45页
        4.2.2 物理模型试验及成果分析第45-52页
        4.2.3 数值模拟复演分析计算第52-62页
        4.2.4 数值模拟计算与物理模型试验对比分析第62页
        4.2.5 新近地形条件下的水动力条件第62-69页
    4.3 中华鲟产卵场改善措施探索第69-71页
        4.3.1 中华鲟产卵场人工修复第69-70页
        4.3.2 加大中华鲟产卵期下泄流量第70-71页
    4.4 本章小结第71-73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73-75页
    5.1 结论第73-74页
    5.2 展望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8页
致谢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金属Cd2+对五种常见淡水浮游藻类的毒性效应研究
下一篇:小流域山洪灾害风险性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