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符号学视阈下的木心诗歌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8-23页 |
— 选题理由 | 第8页 |
二 选题研究现状 | 第8-22页 |
三 选题研究价值 | 第22-23页 |
第一章 木心诗歌的符号过程 | 第23-38页 |
第一节 木心与知觉对象的符号过程 | 第24-33页 |
第二节 木心与自我镜像的符号过程 | 第33-35页 |
第三节 木心与读者的符号过程 | 第35-38页 |
第二章 非语法性:语义的偏离与迂回 | 第38-65页 |
第一节 古文与今文的焊接 | 第41-53页 |
一、古汉语的嵌入 | 第41-45页 |
二、口语的自然流露 | 第45-48页 |
三、生造词的植入 | 第48-53页 |
第二节 中文与外文的嫁接 | 第53-59页 |
一、中文与外文原词的嫁接 | 第53-57页 |
二、中文与外文译词的嫁接 | 第57-59页 |
第三节 标出性的文本结构 | 第59-65页 |
一、结绳式的文本结构 | 第60-61页 |
二、回纹针式的文本结构 | 第61-65页 |
第三章 互文性:文学的记忆与重写 | 第65-109页 |
第一节 木心诗歌与中国古代文学的互文性 | 第68-82页 |
一、木心诗歌对中国古代文本的剪辑与拼贴 | 第69-74页 |
二、木心诗歌对中国古代诗体的戏仿 | 第74-82页 |
第二节 木心诗歌与外国文学的互文性 | 第82-95页 |
一、木心诗歌对外国文学文本的剪辑与拼贴 | 第83-91页 |
二、木心诗歌对外国诗体的戏仿 | 第91-95页 |
第三节 木心诗歌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互文性 | 第95-109页 |
一、木心诗歌对周作人散文的剪辑与拼贴 | 第96-103页 |
二、木心诗歌对现代诗的诗体实验 | 第103-109页 |
第四章 以符号学视角反思木心诗歌及其现象的本质 | 第109-116页 |
第一节 木心诗歌的本质:不期然而然的精神成长史 | 第109-112页 |
一、对“爱与性”的认知 | 第110-111页 |
二、对“快与慢”的体察 | 第111-112页 |
第二节 木心现象的本质:当代社会的符号危机 | 第112-116页 |
结语 | 第116-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2页 |
附录 | 第122-128页 |
致谢 | 第128-12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