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影响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7-16页
第一章 网络流行语的含义、分类及产生原因第16-25页
    一、网络流行语含义简述第16-19页
        (一) 符号传播的本质第17-18页
        (二) 特殊的构成方式第18页
        (三) 独特的语言特征第18-19页
    二、网络流行语的分类第19-21页
    三、网络流行语产生原因第21-25页
        (一) 工具因素:互联网和传播媒介的发展第21-22页
        (二) 心理因素:从众与求异第22-24页
        (三) 社会因素:文化交融与文化变迁第24-25页
第二章 网络流行语蕴含的价值取向第25-37页
    一、经济价值取向第26-27页
    二、政治价值取向第27-29页
    三、文化价值取向第29-30页
    四、社会价值取向第30-31页
    五、“标签”价值取向第31-37页
第三章 网络流行语语境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对策研究第37-58页
    一、以网络流行语为突破口,做好教育引导工作第37-43页
        (一) 善于挖掘网络流行语蕴藏的“正能量”第38-39页
        (二) 最大限度消解网络流行语的负面影响第39-41页
        (三) 要善于捕捉和读懂校园网络流行语折射出的大学生社会心态第41-42页
        (四) 重视主流价值观的隐性教育第42-43页
    二、以网络为平台,开展积极有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43-47页
        (一) 建立一支高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第43-45页
        (二) 加强校园网络监管力度,形成道德自律第45-46页
        (三) 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第46-47页
    三、以学校教育为主导,整合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做好舆论建设工作第47-58页
        (一) 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第48-53页
        (二) 以家庭教育为基础,构建和谐舆论氛围第53-55页
        (三) 以社会教育为辅助,建设舆论监管机制第55-58页
结语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4页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第64-65页
附录第65-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傣族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编目与医药案例研究
下一篇:道具与民族舞蹈剧目创作之关联--以作品《竹筒传情》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