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6页 |
第一章 网络流行语的含义、分类及产生原因 | 第16-25页 |
一、网络流行语含义简述 | 第16-19页 |
(一) 符号传播的本质 | 第17-18页 |
(二) 特殊的构成方式 | 第18页 |
(三) 独特的语言特征 | 第18-19页 |
二、网络流行语的分类 | 第19-21页 |
三、网络流行语产生原因 | 第21-25页 |
(一) 工具因素:互联网和传播媒介的发展 | 第21-22页 |
(二) 心理因素:从众与求异 | 第22-24页 |
(三) 社会因素:文化交融与文化变迁 | 第24-25页 |
第二章 网络流行语蕴含的价值取向 | 第25-37页 |
一、经济价值取向 | 第26-27页 |
二、政治价值取向 | 第27-29页 |
三、文化价值取向 | 第29-30页 |
四、社会价值取向 | 第30-31页 |
五、“标签”价值取向 | 第31-37页 |
第三章 网络流行语语境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对策研究 | 第37-58页 |
一、以网络流行语为突破口,做好教育引导工作 | 第37-43页 |
(一) 善于挖掘网络流行语蕴藏的“正能量” | 第38-39页 |
(二) 最大限度消解网络流行语的负面影响 | 第39-41页 |
(三) 要善于捕捉和读懂校园网络流行语折射出的大学生社会心态 | 第41-42页 |
(四) 重视主流价值观的隐性教育 | 第42-43页 |
二、以网络为平台,开展积极有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 第43-47页 |
(一) 建立一支高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 第43-45页 |
(二) 加强校园网络监管力度,形成道德自律 | 第45-46页 |
(三) 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 第46-47页 |
三、以学校教育为主导,整合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做好舆论建设工作 | 第47-58页 |
(一) 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 第48-53页 |
(二) 以家庭教育为基础,构建和谐舆论氛围 | 第53-55页 |
(三) 以社会教育为辅助,建设舆论监管机制 | 第55-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第64-65页 |
附录 | 第65-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