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新三板股权质押风险问题研究--基于枫盛阳的案例分析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14页
    1.1 研究背景第9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0-12页
        1.3.1 研究内容第10-11页
        1.3.2 研究方法第11-12页
        1.3.3 技术路线第12页
    1.4 本文的主要贡献第12-14页
第2章 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第14-26页
    2.1 文献综述第14-19页
        2.1.1 国外文献回顾第14-15页
        2.1.2 国内文献回顾第15-18页
        2.1.3 文献述评第18-19页
    2.2 概念界定第19-22页
        2.2.1 新三板第19-20页
        2.2.2 控股股东第20页
        2.2.3 股权质押第20-22页
    2.3 相关理论第22-26页
        2.3.1 VaR风险价值模型第22-23页
        2.3.2 综合功效系数法第23-26页
第3章 新三板股权质押的现状分析第26-33页
    3.1 新三板股权质押的现状第26-29页
    3.2 新三板股权质押的动因分析第29页
        3.2.1 不需监管审批、流程时间较短第29页
        3.2.2 股权质押不稀释股权第29页
        3.2.3 可以利用限售股融资第29页
        3.2.4 谋求私利掏空企业第29页
    3.3 新三板股权质押引发的风险第29-31页
        3.3.1 市场风险第30页
        3.3.2 流动性风险第30页
        3.3.3 道德风险第30-31页
        3.3.4 信用风险第31页
        3.3.5 控股股东变更风险第31页
    3.4 新三板股权质押的现有的风险防范措施第31-33页
        3.4.1 股票质押率第31-32页
        3.4.2 警戒线和平仓线第32页
        3.4.3 紧急停牌第32-33页
第4章 枫盛阳公司股权质押的概况第33-49页
    4.1 枫盛阳公司基本情况介绍第33-35页
    4.2 枫盛阳公司股权质押过程第35-36页
    4.3 枫盛阳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动因分析第36-39页
        4.3.1 资金到位快第36-37页
        4.3.2 不稀释股权第37页
        4.3.3 可以利用限售股融资第37-38页
        4.3.4 可以达到掏空目的第38-39页
    4.4 枫盛阳公司股权质押引发的风险第39-44页
        4.4.1 对挂牌公司的风险第39-40页
        4.4.2 对质权人的风险第40-43页
        4.4.3 对投资者的风险第43-44页
    4.5 枫盛阳股权质押风险的实证研究第44-49页
        4.5.1 股权质押率的计算第44-48页
        4.5.2 实证分析结果第48-49页
第5章 枫盛阳公司股权质押风险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第49-62页
    5.1 枫盛阳公司产生股权质押风险的原因分析第49-51页
        5.1.1 董事会形同虚设第49页
        5.1.2 公司独立董事的缺失第49-50页
        5.1.3 股权质押资金用途不规范第50-51页
        5.1.4 信息披露的缺失与督导券商沟通不畅第51页
        5.1.5 质权人风险意识和风控能力不强第51页
        5.1.6 外部监管的缺失第51页
    5.2 枫盛阳公司现行防范措施的问题分析第51-53页
        5.2.1 平仓线和补仓操作第51-52页
        5.2.2 紧急停牌第52页
        5.2.3 控股股东承诺不减持第52-53页
    5.3 枫盛阳公司防范股权质押风险的对策建议第53-55页
        5.3.1 枫盛阳公司应该明确设立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股权质押比例第53页
        5.3.2 可以用净持股来衡量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权第53-54页
        5.3.3 枫盛阳公司应加强对控股股东的约束力第54页
        5.3.4 公司在股权质押贷款之后应提高自身实力第54-55页
        5.3.5 使用Z值预警模型对自身进行预警第55页
    5.4 质权人和监管部门防范枫盛阳股权质押风险的对策建议第55-62页
        5.4.1 质权人可从质押前、质押时和质押后三个阶段进行风险控制第55-59页
        5.4.2 监管部门应完善政策法规和信息披露第59-62页
第6章 结论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8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8-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并购的技术提升效应分析
下一篇: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微观跨国企业的投资决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