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导论 | 第8-13页 |
一、选题的意义 | 第8-9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9-11页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四、重难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反腐败组织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的概念界定和理论认知 | 第13-18页 |
第一节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3-15页 |
一、腐败与反腐败 | 第13-14页 |
二、反腐败组织机构 | 第14页 |
三、机制 | 第14-15页 |
第二节 反腐败组织机构设置和运行的理论认知 | 第15-18页 |
一、绩效制约互动理论 | 第15-16页 |
二、控权理论 | 第16-17页 |
三、分权制衡理论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我国反腐败组织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的历史与现状 | 第18-29页 |
第一节 我国反腐败组织机构建设的发展历程 | 第18-22页 |
一、党的反腐败组织机构的建立与发展 | 第18-20页 |
二、政府反腐组织机构的建立与发展 | 第20-21页 |
三、司法部门的反腐败组织机构的建立与发展 | 第21-22页 |
第二节 我国反腐败组织机构设置构架和运行机制的现状分析 | 第22-29页 |
一、我国反腐败组织机构的设置模式 | 第22页 |
二、我国反腐败组织机构的内部治理结构 | 第22-25页 |
三、我国反腐败组织机构的权力运行机制 | 第25-27页 |
四、与其他反腐职能部门的协同合作 | 第27-29页 |
第三章 我国反腐败组织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成效、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9-37页 |
第一节 我国反腐败组织机构的运行成效 | 第29-31页 |
一、反腐进入快捷通道 | 第29-30页 |
二、反腐力度前所未有 | 第30页 |
三、反腐工作满意度提高 | 第30-31页 |
第二节 我国反腐败组织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31-34页 |
一、反腐组织机构设置的职能交叉问题 | 第31-32页 |
二、反腐组织机构运行过程中的权责配置问题 | 第32页 |
三、反腐组织机构监督手段规范性和权威性不足 | 第32-33页 |
四、联合办案机制尚未完全形成 | 第33页 |
五、反腐败组织机构队伍优化不足 | 第33-34页 |
第三节 我国反腐败组织机构设置和运行困境的原因分析 | 第34-37页 |
一、反腐组织机构内部缺失 | 第34-35页 |
二、反腐思想文化缺失 | 第35-36页 |
三、社会权力监督体系弱 | 第36-37页 |
第四章 我国大部门体制改革和香港廉政公署建设的经验启示 | 第37-43页 |
第一节 政府大部制高效整合的原则与经验启示 | 第37-39页 |
一、大部制高效整合的原则 | 第37-38页 |
二、政府大部制高效整合的经验启示 | 第38-39页 |
第二节 香港廉政公署反腐的经验与启示 | 第39-43页 |
一、香港廉政公署建设的成功经验 | 第39-40页 |
二、对我国反腐败组织机构改革的启示 | 第40-43页 |
第五章 我国反腐败组织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与完善 | 第43-54页 |
第一节 反腐败组织机构的大部制整合设想 | 第43-49页 |
一、强化组织领导,发挥党在反腐工作中的核心作用 | 第43页 |
二、完善设置和运行机制,形成反腐合力 | 第43-47页 |
三、完善法制保障机制,规范权力运行 | 第47-48页 |
四、建设专业化反腐组织机构队伍,增强战斗力 | 第48-49页 |
第二节 强化反腐败组织机构的外部监督机制 | 第49-54页 |
一、鼓励和引导公众参与监督 | 第49-50页 |
二、强化人大监督 | 第50-51页 |
三、规范网络媒体监督机制 | 第51页 |
四、完善反腐教育机制 | 第51-52页 |
五、完善民意反馈机制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及研究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