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口腔科学论文--口腔矫形学论文--口腔正畸学论文

氧化锆表面粘结正畸金属托槽的实验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英文缩略表第10-11页
引言第11-13页
第1章 不同的表面处理对氧化锆与正畸托槽间粘结强度的影响第13-31页
    1.1 材料与方法第13-15页
        1.1.1 实验材料和设备第13页
        1.1.2 实验方法第13-15页
    1.2 结果第15-24页
        1.2.1 各组样本抗剪切强度第15-16页
        1.2.2 各组样本的粘结剂残留指数第16-17页
        1.2.3 氧化锆表面不同处理后扫描电镜观察第17-18页
        1.2.4 氧化锆表面不同处理后表面能谱分析第18-21页
        1.2.5 红外光谱结果第21-24页
    1.3 讨论第24-28页
        1.3.1 正畸托槽在氧化锆修复体表面的机械固位第24-25页
        1.3.2 硅烷偶联剂作用第25-26页
        1.3.3 Z-prime~(TM) plus的作用第26-27页
        1.3.4 可乐丽菲露(SE Bond)的作用第27-28页
        1.3.5 ARI对去除托槽后影响第28页
    1.4 小结第28页
    参考文献第28-31页
第2章 不同粘结剂对氧化锆与正畸托槽间粘结强度及微渗漏的影响第31-46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31-34页
        2.1.1 实验材料和设备第31-32页
        2.1.2 实验方法第32-34页
    2.2 结果第34-40页
        2.2.1 各组样本抗剪切强度比较第34-35页
        2.2.2 各组样本的粘结剂残留指数第35页
        2.2.3 体视显微镜下微渗漏的观察结果第35-37页
        2.2.4 各组微渗漏大小比较第37-38页
        2.2.5 扫描电镜下粘结界面的观察结果第38-39页
        2.2.6 氧化锆表面与树脂粘结剂界面密合度的统计第39-40页
    2.3 讨论第40-43页
        2.3.1 氧化锆表面机械处理第40页
        2.3.2 Z-prime~(TM) plus和SE Bond处理剂对氧化锆的作用第40-41页
        2.3.3 不同正畸树脂粘结剂的作用第41-42页
        2.3.4 微渗漏第42-43页
    2.4.小结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第3章 综述 氧化锆陶瓷修复体表面粘结正畸托槽的研究进展第46-56页
    3.1 粘结力形成机制第46-47页
    3.2 陶瓷表面的机械嵌合增加粘结强度方法第47-48页
    3.3 陶瓷表面改性(surface modification)增加粘结强度方法第48-49页
    3.4 陶瓷表面处理剂增加氧化锆陶瓷与托槽间化学粘结强度第49页
    3.5 正畸粘结剂对粘结强度的影响第49-51页
        3.5.1 化学固化复合树脂粘结剂第50页
        3.5.2 光固化复合树脂粘结剂第50页
        3.5.3 自酸蚀粘结系统的粘结剂第50页
        3.5.4 玻璃离子水门汀类粘结剂第50-51页
    3.6 粘结强度的机械力学测试方法第51页
    3.7 边缘密合性的测试第51-52页
    3.8 粘结界面破坏形式分析第52页
    3.9 小结第52页
    参考文献第52-56页
结论第56-57页
致谢第57-58页
导师简介第58-59页
作者简介第59-60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FFP-TF的光纤光栅传感解调技术研究
下一篇:大口径长焦距测量系统中莫尔条纹倾角误差分析与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