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石油城市人地系统脆弱性评价与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以大庆市为例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34页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1-17页
        一、选题背景第11-16页
        二、研究意义第16-17页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7-31页
        一、脆弱性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7-23页
        二、资源型城市研究进展第23-31页
    第三节 研究方案第31-34页
        一、研究目标第31页
        二、研究内容第31页
        三、研究方法第31-32页
        四、技术路线第32-34页
第二章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第34-46页
    第一节 基本概念第34-38页
        一、石油城市第34页
        二、人地系统第34-35页
        三、脆弱性第35-37页
        四、可持续发展第37页
        五、石油城市人地系统脆弱性和可持续发展第37-38页
    第二节 理论基础第38-43页
        一、脆弱性相关理论第38-41页
        二、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第41-43页
    第三节 石油城市人地系统脆弱性及可持续发展分析框架第43-45页
        一、石油城市人地系统敏感性分析第43-44页
        二、石油城市人地系统应对能力分析第44页
        三、石油城市人地系统脆弱性耦合分析第44页
        四、石油城市人地系统脆弱性与可持续性分析第44-45页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三章 大庆市人地系统现状及脆弱性特征第46-63页
    第一节 石油城市概况及发展态势第46-49页
        一、石油城市概况第46-47页
        二、石油城市的地位与作用第47-48页
        三、石油城市可持续发展潜力第48页
        四、石油城市人地系统脆弱性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第48-49页
    第二节 大庆市人地系统现状第49-54页
        一、自然地理概况第49-51页
        二、社会经济概况第51-54页
        三、城乡建设第54页
    第三节 大庆市人地系统脆弱性特征第54-62页
        一、人地系统面临诸多扰动因素第55-57页
        二、人地系统具有高度敏感性与不稳定性第57-59页
        三、人地系统适应性与应对能力较差第59-61页
        四、人地系统各子系统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第61-62页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四章 大庆市人地系统脆弱性评价与分析第63-85页
    第一节 大庆市人地系统脆弱性评价方法第63-67页
        一、评价目标第63页
        二、指标体系的确定第63-65页
        三、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第65-66页
        四、评价模型的选择第66-67页
    第二节 大庆市人地系统脆弱性评价过程第67-74页
        一、评价指标标准化第67-69页
        二、评价指标权重计算第69-72页
        三、人地系统脆弱性评价结果第72-74页
    第三节 大庆市人地系统脆弱性评价结果分析第74-81页
        一、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第74-76页
        二、社会系统脆弱性评价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第76-79页
        三、生态环境系统脆弱性评价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第79-80页
        四、人地系统脆弱性评价结果分析第80-81页
    第四节 大庆市经济系统脆弱性的横向对比分析第81-84页
        一、研究方法第82-83页
        二、评价结果分析第83-84页
    本章小结第84-85页
第五章 大庆市人地系统脆弱性作用机制第85-107页
    第一节 经济系统脆弱性的作用机制第85-95页
        一、石油产业生命周期第86-88页
        二、产业结构发展水平第88-93页
        三、国家宏观政策与经济体制第93-95页
    第二节 社会系统脆弱性的作用机制第95-103页
        一、就业及社会保障体系第95-97页
        二、城市空间结构第97-100页
        三、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第100-103页
    第三节 大庆市生态环境系统脆弱性的作用机制第103-106页
        一、生态环境的敏感性影响因素第104页
        二、城市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修复第104-106页
    本章小节第106-107页
第六章 大庆市人地系统可持续发展模式及调控对策第107-127页
    第一节 国外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典型模式及启示第107-113页
        一、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内涵第107页
        二、国外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型模式第107-112页
        三、国外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启示第112-113页
    第二节 大庆市人地系统可持续发展模式第113-122页
        一、产业优化升级模式第114-117页
        二、社会与城市功能转换模式第117-120页
        三、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模式第120-122页
    第三节 大庆市人地系统可持续发展调控对策第122-126页
        一、大庆市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调控对策第122-123页
        二、大庆市社会系统可持续发展调控对策第123-124页
        三、大庆市生态环境系统可持续发展调控对策第124-126页
    本章小结第126-127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27-130页
    一、结论第127-128页
    二、主要创新点第128-129页
    三、研究不足与展望第129-130页
参考文献第130-142页
后记第142-143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143页

论文共1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加温湿化的CO2气腹在腹腔镜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不同强化降脂方案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