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8-10页 |
| Abstract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6页 |
| 1.1 鱼类线粒体DNA | 第14-17页 |
| 1.1.1 鱼类线粒体DNA的结构 | 第14-15页 |
| 1.1.2 鱼类线粒体DNA的特征 | 第15-17页 |
| 1.2 DNA条形码技术 | 第17-23页 |
| 1.2.1 DNA条形码技术概述 | 第17-21页 |
| 1.2.2 DNA条形码技术的优势和不足 | 第21-22页 |
| 1.2.3 DNA条形码技术在鱼类中的应用 | 第22-23页 |
| 1.3 鱼类鉴定分类方法 | 第23-26页 |
| 1.3.1 鱼类的形态学鉴定方法研究 | 第23页 |
| 1.3.2 鱼类的分子学鉴定方法研究 | 第23-26页 |
| 第二章 线粒体COI基因在观赏鱼中物种鉴定与分类应用 | 第26-36页 |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6-31页 |
| 2.1.1 材料 | 第26页 |
| 2.1.2 研究方法 | 第26-30页 |
| 2.1.3 数据分析 | 第30-31页 |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31-35页 |
| 2.2.1 种内和种间遗传距离 | 第31-33页 |
| 2.2.2 系统进化树 | 第33-35页 |
| 2.3 讨论 | 第35-36页 |
| 2.3.1 COI基因在观赏鱼鉴定分类中的应用 | 第35页 |
| 2.3.2 COI基因在观赏鱼鉴定分类中的局限性 | 第35-36页 |
| 第三章 COI基因DNA条形码在云南澜沧江鱼类物种中的鉴定与分类的应用 | 第36-45页 |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6-40页 |
| 3.1.1 材料 | 第36页 |
| 3.1.2 研究方法 | 第36-39页 |
| 3.1.3 数据分析 | 第39-40页 |
| 3.2 结果 | 第40页 |
| 3.2.1 种内和种间遗传距离 | 第40页 |
| 3.2.2 系统进化树 | 第40页 |
| 3.3 讨论 | 第40-42页 |
| 3.3.1 COI基因在物种鉴定分类中的适用性 | 第40-41页 |
| 3.3.2 COI基因在物种鉴定分类中的局限性 | 第41-42页 |
| 附图表 | 第42-45页 |
| 第四章 观赏鱼及云南澜沧江鱼类COI基因DNA条形码数据库构建 | 第45-48页 |
| 4.1 渔业生物DNA条形码数据库构建 | 第45-46页 |
| 4.1.1 渔业生物DNA条形码数据库构建项目的背景 | 第45页 |
| 4.1.2 渔业生物DNA条形码数据库构建项目的内容 | 第45-46页 |
| 4.2 观赏鱼及云南澜沧江鱼类COI基因DNA条形码数据库构建 | 第46-48页 |
| 4.2.1 材料 | 第46页 |
| 4.2.2 信息整合 | 第46页 |
| 4.2.3 数据库构成 | 第46-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5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5-56页 |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