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10-11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1-34页 |
2.1 主观幸福感 | 第11-16页 |
2.1.1 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历史 | 第11页 |
2.1.2 主观幸福感的界定 | 第11-12页 |
2.1.3 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 第12-13页 |
2.1.4 主观幸福感的测量 | 第13-15页 |
2.1.5 主观幸福感干预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2.2 正念 | 第16-25页 |
2.2.1 正念的概念 | 第16-18页 |
2.2.2 正念作用的心理机制 | 第18-19页 |
2.2.3 正念的测量 | 第19-21页 |
2.2.4 正念训练方式及主要技术 | 第21-23页 |
2.2.5 正念训练对正念水平及幸福感影响的相关研究 | 第23-25页 |
2.3 核心自我评价 | 第25-34页 |
2.3.1 核心自我评价的研究背景 | 第25-26页 |
2.3.2 核心自我评价的界定 | 第26-27页 |
2.3.3 核心自我评价的结构 | 第27-30页 |
2.3.4 核心自我评价的测量工具 | 第30-32页 |
2.3.5 核心自我评价和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 第32页 |
2.3.6 核心自我评价与正念的相关研究 | 第32-34页 |
3 问题提出及研究构想 | 第34-40页 |
3.1 问题提出 | 第34-36页 |
3.2 研究构想 | 第36-38页 |
3.2.1 研究目的 | 第36页 |
3.2.2 研究假设 | 第36-37页 |
3.2.3 研究步骤 | 第37-38页 |
3.2.4 研究对象 | 第38页 |
3.2.5 统计分析 | 第38页 |
3.3 研究意义 | 第38-40页 |
3.3.1 理论意义 | 第38页 |
3.3.2 实践意义 | 第38-40页 |
4 研究一:正念与主观幸福感——核心自我评价的中介作用 | 第40-50页 |
4.1 研究目的 | 第40页 |
4.2 研究工具 | 第40-42页 |
4.3 被试样本 | 第42-43页 |
4.4 研究结果 | 第43-50页 |
4.4.1 正念、核心自我评价和主观幸福感及其各维度的性别差异比较 | 第43-44页 |
4.4.2 主观幸福感、正念和核心自我评价的相关分析 | 第44-45页 |
4.4.3 核心自我评价的调节效应分析 | 第45-46页 |
4.4.4 核心自我评价的中介效应分析 | 第46-47页 |
4.4.5 核心自我评价在正念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的中介效应检验 | 第47-50页 |
5 研究二:正念训练对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与主观幸福感影响的准实验研究 | 第50-70页 |
5.1 研究目的 | 第50页 |
5.2 研究对象 | 第50-51页 |
5.3 研究工具 | 第51页 |
5.4 正念训练方案 | 第51-56页 |
5.5 训练反馈记录 | 第56-64页 |
5.6 研究结果 | 第64-70页 |
5.6.1 实验组-对照组同质性检验 | 第64-65页 |
5.6.2 实验组前后测检验 | 第65-67页 |
5.6.3 实验组与对照组后测成绩差异分析 | 第67-70页 |
6 讨论与分析 | 第70-76页 |
6.1 正念、主观幸福感和核心自我评价的相关作用 | 第70-72页 |
6.1.1 正念、核心自我评价和主观幸福感及其各维度的性别差异比较 | 第70页 |
6.1.2 正念、核心自我评价和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 第70-71页 |
6.1.3 核心自我评价在正念和主观幸福感及其各维度的中介作用 | 第71-72页 |
6.2 正念训练对核心自我评价和主观幸福的影响 | 第72-76页 |
6.2.1 正念训练对大学生正念水平的提升效果 | 第72-73页 |
6.2.2 正念训练对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的提升效果 | 第73页 |
6.2.3 正念训练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提升效果 | 第73-74页 |
6.2.4 核心自我评价和主观幸福感提升的原因分析 | 第74-76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7.1 结论 | 第76页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4页 |
附录 | 第84-110页 |
致谢 | 第110-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