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英文缩略词 | 第11-12页 |
前言 | 第12-14页 |
实验一 2型糖尿病患者干眼患病情况的临床研究对象和方法 | 第14-22页 |
1 一般资料 | 第14页 |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 第14页 |
1.2 纳入标准 | 第14页 |
1.3 排除标准 | 第14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2.1 干眼的诊断性试验检查 | 第15页 |
2.2 干眼调查量表 | 第15-16页 |
2.3 统计学分析 | 第16-17页 |
结果 | 第17-19页 |
1 基本资料比较 | 第17页 |
2 两组患者干眼患病率的比较 | 第17页 |
3 两组患者干眼相关指标的比较 | 第17-19页 |
3.1 总体比较 | 第17-18页 |
3.2 SchirmerⅠ实验比较 | 第18页 |
3.3 BUT实验比较 | 第18-19页 |
讨论 | 第19-21页 |
1 在本次实验中2型糖尿病组干眼的患病率大于非糖尿病正常组患者的患病率 | 第19-20页 |
1.1 长期的高血糖水平可破坏泪膜稳定性诱发干眼 | 第19页 |
1.2 糖尿病炎症因子对干眼的影响 | 第19页 |
1.3 糖尿病患者眼表凋亡通路能诱发干眼的发生 | 第19-20页 |
2.在本次实验中,2型糖尿病患者的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量均少于非糖尿病正常人群,角膜荧光染色阳性率大于非糖尿病正常人群 | 第20-21页 |
参考文献 | 第21-22页 |
实验二 2型糖尿病年龄、性别、病程及血糖水平等因素对干眼发生的临床研究 | 第22-29页 |
1 一般资料 | 第22页 |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 第22页 |
1.2 纳入标准 | 第22页 |
1.3 排除标准 | 第22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2.1 分组方法 | 第22-23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3页 |
2.3 干眼的诊断性试验检查 | 第23页 |
2.4 统计学分析 | 第23-24页 |
结果 | 第24-27页 |
1 不同因素作用下2型糖尿病干眼发生的情况分析 | 第24-27页 |
1.1 不同年龄患者干眼患病率比较 | 第24页 |
1.2 不同性别患者干眼患病率比较 | 第24页 |
1.3 不同病程患者干眼患病率比较 | 第24页 |
1.4 不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患者干眼患病率比较 | 第24-25页 |
1.5 不同年龄条件下各组泪膜功能的比较 | 第25页 |
1.6 不同病程条件下各组泪膜功能的比较 | 第25-26页 |
1.7 不同糖化血红蛋白条件下各组泪膜功能的比较 | 第26页 |
1.8 不同性别条件下各组泪膜功能的比较 | 第26-27页 |
讨论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29页 |
结论 | 第29-30页 |
综述 2型糖尿病患者干眼的研究进展 | 第30-41页 |
前言 | 第30页 |
1 干眼的流行病学现状 | 第30-31页 |
2 干眼的发病机制及诊断方法 | 第31-32页 |
2.1 发病机制 | 第31页 |
2.2 检测方法 | 第31-32页 |
3 2型糖尿病与干眼发病的关系 | 第32-34页 |
3.1 2型糖尿病干眼的发病情况 | 第32-33页 |
3.2 2型糖尿病干眼的发病机制 | 第33-34页 |
4 2型糖尿病并发干眼的危险因素 | 第34-35页 |
4.1 病程因素 | 第34页 |
4.2 血糖水平 | 第34页 |
4.3 年龄因素 | 第34-35页 |
4.4 性别因素 | 第35页 |
5 2型糖尿病患者干眼的最新研究进展 | 第35-37页 |
5.1 2型糖尿病患者结膜杯状上皮细胞密度与干眼发生的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 第35页 |
5.2 2型糖尿病患者基础泪液分泌量与干眼发生的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 第35页 |
5.3 2型糖尿病患者泪膜破裂时间与干眼发生的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 第35页 |
5.4 2型糖尿病患者角膜上皮与干眼发生的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 第35-36页 |
5.5 2型糖尿病患者干眼的患病率与年龄及性别的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 第36页 |
5.6 2型糖尿病患者干眼的发病与其性激素水平紊的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 第36页 |
5.7 2型糖尿病患者干眼相关指标与血糖水平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 第36页 |
5.8 2 型糖尿病患者干眼相关指标与糖尿病程及眼底视网膜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 第36-37页 |
6 小结与展望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作者简介 | 第42-43页 |
附表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