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基础科学论文--建筑物理学论文--建筑气候学论文

适应气候的建筑设计策略及方法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英文摘要第5页
插图目录第9-13页
1 引言第13-16页
    1.1 选题背景第13-14页
        1.1.1 对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从新认识第13-14页
        1.1.2 建筑设计回归本原第14页
    1.2 结合气候的创作思路第14-15页
    1.3 研究意义及内容第15-16页
2 气候与建筑第16-25页
    2.1 气候的组成与分类第16-18页
        2.1.1 气候组成要素第16页
        2.1.2 全球气候分区第16-18页
    2.2 气候环境人第18-21页
        2.2.1 气候与建筑微气候第18-19页
        2.2.2 室内微气候条件对人体舒适感的影响与评价第19-21页
        2.2.3 建筑室内微气候环境的控制目标第21页
    2.3 传统民居建筑的气候适应性第21-25页
        2.3.1 干热气候区传统民居第22-23页
        2.3.2 湿热气候区传统民居第23-24页
        2.3.3 寒冷气候区传统民居第24-25页
3 源于气候的建筑设计理论第25-34页
    3.1 关注气候的建筑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第25-30页
        3.1.1 有机建筑理论第25页
        3.1.2 现代大师的气候建筑设计实践第25-26页
        3.1.3 生物气候学与地方主义建筑观第26-28页
        3.1.4 生态高技派的气候观第28-30页
    3.2 源于气候的建筑设计观第30-34页
        3.2.1 系统论的思想第30-31页
        3.2.2 建筑适应气候的三个层面第31-34页
            (1) 宏观层面第31-32页
            (2) 中观层面第32-33页
            (3) 微观层面第33-34页
4 适应气候的建筑设计方法第34-80页
    4.1 适应气候的建筑选址与布局第34-50页
        4.1.1 结合气候特征的选址第35-41页
            (1) 太阳辐射与建筑选址第35-37页
            (2) 风与建筑选址第37-39页
            (3) 降水与建筑选址第39页
            (4) 建设基地区域气候分析法第39-41页
        4.1.2 合理选择布局方式第41-50页
            (1) 朝向第41-43页
            (2) 间距第43-46页
            (3) 建筑群体布局形式第46-50页
    4.2 营造生态型外部空间第50-62页
        4.2.1 注重微气候的建筑外部空间形态设计第51-59页
            (1) 因势利导,改善建筑外部公共空间风环境第52-55页
            (2) 改善建筑外部公共空间热环境第55-56页
            (3) 创造适应地方气候的建筑灰空间第56-59页
        4.2.2 调节微气候的建筑外部空间绿化设计第59-62页
            (1) 绿化对微气候的改善作用第59-61页
            (2) 建筑外部空间绿化原则与方法第61-62页
    4.3 采用被动式的建筑本体设计第62-80页
        4.3.1 合理的建筑空间设计第63-71页
            (1) 体型设计第64-66页
            (2) 适应气候的平面组合第66-67页
            (3) 利于通风的剖面设计第67-71页
        4.3.2 可调节微气候的建筑外维护设计第71-80页
            (1) 具有热缓冲性能的屋顶设计第72-76页
            (2) 可呼吸的外墙设计第76-79页
            (3) 门窗遮阳设计第79-80页
结语第80-81页
致谢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84页
附录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提高粘接剂吹拂气体压力对牙本质混合层抗龋性能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蜂窝密封技术在炼油装置汽轮机上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