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境约束水位的华北平原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目的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地下水控制性水位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2章 华北平原区域水文地质概述 | 第18-25页 |
2.1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8-20页 |
2.1.1 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 | 第18页 |
2.1.2 水文与气象 | 第18-20页 |
2.2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概况 | 第20-24页 |
2.2.1 地下水的含水层特征 | 第20-21页 |
2.2.2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 | 第21-22页 |
2.2.3 地下水的动态特征 | 第22-23页 |
2.2.4 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现状 | 第23-24页 |
2.2.5 地质环境问题 | 第24页 |
2.3 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华北平原地下水流数值模型 | 第25-34页 |
3.1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 第25-28页 |
3.1.1 模拟区和边界条件 | 第25页 |
3.1.2 水文地质结构模型 | 第25-27页 |
3.1.3 水文地质参数 | 第27页 |
3.1.4 地下水主要补排项及处理 | 第27-28页 |
3.2 地下水流数值模型 | 第28-29页 |
3.2.1 数学模型 | 第28页 |
3.2.2 模型结构 | 第28-29页 |
3.3 模型识别与验证 | 第29-31页 |
3.4 小结 | 第31-34页 |
第4章 环境约束水位条件下的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 | 第34-60页 |
4.1 华北平原环境约束水位 | 第34-37页 |
4.1.1 华北平原浅层环境约束水位 | 第34-35页 |
4.1.2 华北平原深层环境约束水位 | 第35-37页 |
4.2 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初步估算 | 第37-39页 |
4.2.1 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估算方法一 | 第37-38页 |
4.2.2 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估算方法二 | 第38-39页 |
4.3 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反算 | 第39-51页 |
4.3.1 可开采资源量反算原理 | 第39-42页 |
4.3.2 可开采资源量反算效果 | 第42-45页 |
4.3.3 线性反算原理 | 第45-49页 |
4.3.4 线性反算效果 | 第49-51页 |
4.4 反算结果与原可开采资源量对比 | 第51-54页 |
4.4.1 浅层可开采资源量对比 | 第51-53页 |
4.4.2 深层可开采资源量对比 | 第53-54页 |
4.5 华北平原地下水压采建议 | 第54-58页 |
4.5.1 浅层开采量压采 | 第54-56页 |
4.5.2 深层开采量压采 | 第56-58页 |
4.6 小结 | 第58-60页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0-62页 |
5.1 结论 | 第60-61页 |
5.2 建议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附录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