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林地质灾害类型、形态特征与形成机制分析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绪论 | 第12-20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1.2.1 滑坡灾害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1.2.2 崩塌灾害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4-20页 |
| 2 区域环境条件 | 第20-26页 |
| 2.1 地理位置与交通 | 第20页 |
| 2.2 社会发展概况 | 第20-21页 |
| 2.3 自然地理条件 | 第21-26页 |
| 2.3.1 地质构造 | 第21-23页 |
| 2.3.2 地貌特征 | 第23页 |
| 2.3.3 气候特征 | 第23-24页 |
| 2.3.4 水文特征 | 第24-25页 |
| 2.3.5 土壤特征 | 第25-26页 |
| 3 梅岭地质灾害的形态特征与分布 | 第26-36页 |
| 3.1 滑坡发育特征 | 第26-30页 |
| 3.1.1 中型滑坡 | 第26-28页 |
| 3.1.2 小型滑坡 | 第28页 |
| 3.1.3 微型滑坡 | 第28-30页 |
| 3.2 崩塌发育特征 | 第30-31页 |
| 3.3 危石发育特征 | 第31-33页 |
| 3.4 山洪发育特征 | 第33-36页 |
| 4 梅岭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 | 第36-48页 |
| 4.1.滑坡的形成机制 | 第36-40页 |
| 4.1.1 重点滑坡的形成机制 | 第36-37页 |
| 4.1.2 微型滑坡的形成机制 | 第37-39页 |
| 4.1.3 滑坡点的稳定性分析 | 第39-40页 |
| 4.2 崩塌形成机制 | 第40-45页 |
| 4.2.1 形成机制 | 第40-44页 |
| 4.2.2 边坡稳定性分析 | 第44-45页 |
| 4.3 危石形成机制 | 第45-46页 |
| 4.4 山洪形成机制 | 第46-48页 |
| 5 梅岭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 第48-54页 |
| 5.1 滑坡防治措施 | 第48-50页 |
| 5.1.1 重点滑坡隐患点防治 | 第48页 |
| 5.1.2 微型滑坡防治 | 第48-50页 |
| 5.2 崩塌、危石防治措施 | 第50-51页 |
| 5.3 山洪防治措施 | 第51-54页 |
| 6 结论 | 第54-56页 |
| 致谢 | 第56-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