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发电、发电厂论文--各种发电论文--太阳能发电论文

以广州为例的湿热地区非封闭遮阳散热表皮建筑光伏一体化设计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9页
   ·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第12-13页
   ·论文议题相关研究状态第13-16页
   ·研究对象的界定第16页
   ·论文结构和研究方法第16-19页
     ·论文框架第16-17页
     ·论文研究方法第17-18页
     ·论文研究框架图第18-19页
第二章 光伏建筑一体化概述第19-28页
   ·光伏建筑一体化概念第19-21页
     ·光伏发电原理第19页
     ·光伏建筑一体化定义第19-20页
     ·光伏建筑一体化的优势第20页
     ·光伏建筑一体化的使用年限和成本第20-21页
   ·光伏建筑一体化的组成第21-25页
     ·光伏电池第21-23页
     ·光伏组件第23-24页
     ·光伏系统其他设备第24-25页
   ·光伏建筑一体化设计概述第25-26页
     ·设计的首要问题第25页
     ·设计的核心任务第25-26页
   ·本章小结第26-28页
第三章 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形式第28-42页
   ·一体化的位置第29-32页
     ·屋面第29-30页
     ·立面第30-32页
   ·选用的光伏材料第32-35页
   ·光伏组件的安装倾角和方位第35-36页
   ·光伏组件与之结合的建筑形态第36-37页
   ·一体化程度第37-40页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四章 湿热地区建筑复合表皮策略第42-52页
   ·建筑复合表皮概念的由来第42-45页
     ·从建筑围护结构到建筑表皮概念第42-43页
     ·从单层表皮到双层表皮——应对气候的发展趋势第43页
     ·从双层表皮到复合表皮概念第43-45页
   ·湿热地区建筑复合表皮的内涵第45-48页
     ·传统及近现代建筑应对气候的启示第45-46页
     ·光伏发电作为应对气候传统策略的拓展第46-48页
   ·湿热地区建筑非封闭遮阳散热表皮光伏一体化策略第48-51页
     ·非封闭VS 封闭第48-49页
     ·遮阳散热表皮建筑形式的光伏一体化第49-51页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五章 湿热地区非封闭遮阳散热表皮建筑光伏一体化形式第52-65页
   ·湿热地区非封闭遮阳散热表皮建筑光伏一体化形式的影响因素第52-59页
     ·五种影响因素的分析第52-56页
     ·延伸的问题第56-59页
   ·湿热地区非封闭遮阳散热表皮建筑光伏一体化形式类型第59-63页
     ·水平光伏遮阳百叶形式第59-61页
     ·水平光伏挡板遮阳百叶形式第61-62页
     ·垂直光伏挡板遮阳百叶形式第62页
     ·垂直光伏遮阳百叶形式第62-63页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第六章 湿热地区非封闭遮阳散热表皮建筑光伏一体化形式模拟研究第65-86页
   ·模拟研究的内容第66页
   ·模拟研究的目的和工具第66-70页
     ·模拟研究目的和精度定位第66-67页
     ·模拟软件介绍第67-68页
     ·模拟研究采用的指标第68-70页
   ·不同形式的模拟研究第70-84页
     ·基本模型建立第70-71页
     ·模型的建立第71-73页
     ·太阳辐射对比分析第73-77页
     ·采光对比分析第77-80页
     ·光伏遮阳板的阴影遮挡分析第80-84页
   ·本章小结第84-86页
第七章 湿热地区非封闭遮阳散热表皮建筑光伏一体化形式优化模拟研究第86-132页
   ·“1 水平18°”形式优化模拟研究第86-95页
     ·模型建立第86-87页
     ·太阳辐射分析第87-90页
     ·室内自然采光分析第90-92页
     ·光伏遮阳板阴影遮挡分析第92-95页
     ·结论第95页
   ·“2 水平90°”形式优化选择模拟研究第95-104页
     ·不同间距形式第96-101页
     ·不同透光率形式第101-104页
   ·“3 垂直0°”形式优化选择模拟研究第104-118页
     ·不同间距形式第104-109页
     ·不同朝向第109-118页
   ·“4 垂直30°”形式优化选择模拟研究第118-130页
     ·不同倾角第118-125页
     ·不同间距第125-130页
   ·本章小结第130-132页
结论第132-136页
 1. 本文的研究结论第132-135页
 2. 本文研究的应用前景第135页
 3. 本文研究工作的不足与展望第135-136页
参考文献第136-138页
附录一 光伏建筑一体化实际案例总结列表第138-142页
附录二 从化市图书馆方案介绍第142-143页
附录三 广州珠江电厂办公楼方案介绍第143-144页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44-145页
致谢第145-146页
附件第146页

论文共1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功率LED照明系统及其驱动电源设计
下一篇:新型沉淀法制备高性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