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针灸疗法临床应用论文--其他论文

颈椎病井穴皮温探测规律性观察

中文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第8-24页
    1. 颈椎病第8-10页
        1.1 概述第8页
        1.2 病因病机第8-9页
        1.3 证候类型第9页
        1.4 颈部经脉分布第9-10页
    2. 井穴第10-12页
        2.1 井穴与颈部第10-11页
        2.2 井穴治疗作用第11-12页
    3. 皮肤温度研究第12-18页
        3.1 人体生理状态下的皮肤温度第13-14页
        3.2 病理状态的皮肤温度第14-16页
            3.2.1 消化系统疾病第14页
            3.2.2 神经系统疾病第14-15页
            3.2.3 呼吸系统疾病第15页
            3.2.4 心血管系统疾病第15页
            3.2.5 其它第15-16页
        3.3 左右对称部位皮肤温度差异的临床意义第16-17页
        3.4 针刺对穴位温度的影响第17-18页
    4. 现代医学关于颈椎病第18-20页
    5. 总结第20-21页
    参考文献第21-24页
前言第24-26页
第二部分:临床研究第26-43页
    1. 临床资料第26-28页
        1.1 病例来源第26页
        1.2 中医诊断标准及分型第26-27页
            1.2.1 诊断标准第26-27页
            1.2.2 颈椎病的中医证候分类第27页
        1.3 纳入标准第27页
        1.4 排除标准第27页
        1.5 剔除与脱落标准第27-28页
    2. 观察方法第28-29页
        2.1 颈椎病患者井穴温度观察第28页
            2.1.1 测温点定位第28页
            2.1.2 测量工具第28页
            2.1.3 测量方法第28页
            2.1.4 统计方法第28页
        2.2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针刺治疗前后井穴温度观察第28-29页
        2.3 健康人群的井穴温度观察第29页
    3. 研究结果第29-42页
        3.1 颈椎病患者井穴温度第29-31页
        3.2 椎动脉型颈椎病与健康人井穴皮肤温差比较第31-38页
        3.3 椎动脉型颈椎病组治疗前后温差第38-42页
    4. 结论第42-43页
第三部分:分析与讨论第43-49页
    1. 各经井穴温差与颈椎病关系浅析第43-45页
    2. 足三阳经井穴温差探讨第45-46页
    3. 椎动脉型颈椎病组与健康人组井穴温差比较分析第46页
    4. 各经治疗前后温度差值变化分析第46-47页
    5. 小结第47页
    6. 问题与展望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0页
致谢第50-51页
个人简历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成人骨性Ⅲ类高角偏颌患者髁突形态与位置的CBCT研究
下一篇:加味升陷汤治疗杂病气虚血癖证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