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 ·引言 | 第12页 |
| ·耐蚀铜镍合金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 ·铜镍合金腐蚀研究国内外概况 | 第14-22页 |
| ·铜镍合金常见腐蚀类型的研究 | 第14-17页 |
| ·铜镍合金腐蚀机理的研究 | 第17-20页 |
| ·铜镍合金耐腐蚀性能因素的研究 | 第20-22页 |
| ·Cu-Ni-Al 系铜镍合金腐蚀性能研究概况 | 第22-23页 |
| ·课题来源 | 第23页 |
| ·课题的研究目的、内容和意义 | 第23-24页 |
| ·研究目的 | 第23页 |
| ·研究内容 | 第23页 |
| ·研究意义 | 第23-24页 |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试验方法 | 第24-32页 |
| ·试验材料 | 第24页 |
| ·铸锭组织观察和成分测试 | 第24-25页 |
| ·浸泡腐蚀 | 第25-27页 |
| ·浸泡试样 | 第25页 |
| ·试验装置 | 第25-26页 |
| ·试验方法 | 第26-27页 |
| ·腐蚀试样微观形貌观察 | 第27页 |
| ·腐蚀速率计算 | 第27页 |
| ·电化学测试 | 第27-28页 |
| ·样品制备 | 第27-28页 |
| ·试验装置和试验方法 | 第28页 |
| ·中性盐雾加速试验 | 第28-30页 |
| ·样品制备 | 第28-29页 |
| ·试验装置及参数设定 | 第29页 |
| ·试验周期 | 第29页 |
| ·腐蚀样品微观形貌的观察 | 第29-30页 |
| ·扫描电镜观察 | 第30页 |
| ·XRD 分析 | 第30页 |
| ·XPS 分析 | 第30-32页 |
| 第三章 Cu-17Ni-3Al-X 合金铸件的组织特征及其对腐蚀性能的影响 | 第32-46页 |
| ·铸锭的组织与成分 | 第32-36页 |
| ·铸锭宏观组织 | 第32页 |
| ·合金微观组织 | 第32-34页 |
| ·合金成分偏析 | 第34-36页 |
| ·不同组织特征的合金耐腐蚀性能 | 第36-43页 |
| ·动电位极化曲线 | 第36-39页 |
| ·不同组织特征合金的腐蚀速率 | 第39页 |
| ·不同组织特征合金的腐蚀形貌 | 第39-43页 |
| ·组织特征对合金耐腐蚀性能影响的分析 | 第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6页 |
| 第四章 Cu-17Ni-3Al-X 合金在不同环境下的腐蚀行为 | 第46-72页 |
| ·腐蚀时间对合金腐蚀行为的影响 | 第46-53页 |
| ·宏观腐蚀形貌 | 第46-47页 |
| ·微观腐蚀形貌 | 第47-48页 |
| ·腐蚀产物成分 | 第48-51页 |
| ·腐蚀速率 | 第51-53页 |
| ·溶液pH 值对合金腐蚀行为的影响 | 第53-62页 |
| ·腐蚀形貌 | 第53-57页 |
| ·腐蚀产物 | 第57-58页 |
| ·腐蚀速率 | 第58-59页 |
| ·极化曲线 | 第59-60页 |
| ·不同pH 值溶液中的合金腐蚀行为分析 | 第60-62页 |
| ·溶液Cl-浓度对合金腐蚀行为的影响 | 第62-66页 |
| ·腐蚀形貌 | 第62-64页 |
| ·极化曲线 | 第64-66页 |
| ·Cu-17Ni-3Al-X 合金在中性盐雾中腐蚀行为 | 第66-70页 |
| ·腐蚀速率 | 第66页 |
| ·腐蚀形貌 | 第66-68页 |
| ·腐蚀产物 | 第68-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 第五章 Cu-17Ni-3Al-X 合金与三种铝青铜腐蚀行为的对比研究 | 第72-90页 |
| ·合金的显微组织 | 第72-73页 |
| ·电化学测试 | 第73-77页 |
| ·开路电位测试 | 第73-74页 |
| ·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 | 第74-75页 |
| ·电化学阻抗谱测试 | 第75-77页 |
| ·盐水浸泡试验 | 第77-79页 |
| ·腐蚀速率 | 第77-78页 |
| ·腐蚀形貌 | 第78-79页 |
| ·中性盐雾加速试验 | 第79-85页 |
| ·腐蚀形貌 | 第79-83页 |
| ·腐蚀产物 | 第83-85页 |
| ·四种铜合金腐蚀行为分析 | 第85-88页 |
| ·腐蚀产物膜 | 第85-86页 |
| ·腐蚀原电池 | 第86-87页 |
| ·表面耐蚀相的富集 | 第87-88页 |
|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 结论 | 第90-94页 |
| 参考文献 | 第94-10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2-103页 |
| 致谢 | 第103-104页 |
| 附件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