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 第8页 |
1.2 炉膛温度测量技术介绍 | 第8-10页 |
1.2.1 接触式测温 | 第8-9页 |
1.2.2 非接触式测温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声学测温研究现状和发展 | 第10-11页 |
1.3.1 国外 | 第10页 |
1.3.2 国内 | 第10-11页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和创新点 | 第11-14页 |
第二章 声学法温度场测量基本理论 | 第14-26页 |
2.1 声波传播速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 第14-16页 |
2.2 声学法炉膛温度测量原理 | 第16-17页 |
2.2.1 单路径测温原理 | 第16页 |
2.2.2 多路径测温原理 | 第16-17页 |
2.3 二维温度场重建算法 | 第17-22页 |
2.3.1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温度场重建算法 | 第17-20页 |
2.3.2 基于抛物线模型的温度场重建算法 | 第20-22页 |
2.4 现有声学测温装置介绍 | 第22-23页 |
2.5 声学测温的优点和存在问题 | 第23-24页 |
2.6 本章小节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声波飞渡时间测量研究 | 第26-46页 |
3.1 声波飞渡时间测量概述 | 第26页 |
3.2 声波飞渡时间测量原理 | 第26-28页 |
3.2.1 互相关时延估计原理 | 第26-27页 |
3.2.2 希尔伯特变换原理 | 第27-28页 |
3.3 炉膛背景噪声分析 | 第28-29页 |
3.4 声学测温系统声波信号选择 | 第29-38页 |
3.4.1 声波信号互相关特性仿真分析 | 第30-32页 |
3.4.2 现场声波信号衰减特性实验 | 第32-38页 |
3.5 现场声波飞渡测量实验 | 第38-44页 |
3.6 本章小节 | 第44-46页 |
第四章 二维温度场重建算法计算机仿真研究 | 第46-66页 |
4.1 温度场重建仿真概述 | 第46-47页 |
4.2 基于最小二乘法温度场重建仿真 | 第47-53页 |
4.2.1 建立理想的温度场数学模型 | 第47-48页 |
4.2.2 获得声波飞渡时间 | 第48-49页 |
4.2.3 各子区域温度值计算及温度场重建 | 第49-52页 |
4.2.4 温度场重建结果分析 | 第52-53页 |
4.3 基于抛物线模型温度场重建仿真 | 第53-57页 |
4.3.1 仿真步骤 | 第53-56页 |
4.3.2 温度场重建结果和分析 | 第56-57页 |
4.4 传感器位置精度对温度场重建结果的影响 | 第57-59页 |
4.5 声波飞渡时间测量精度对温度场重建结果的影响 | 第59-61页 |
4.6 传感器数量和位置分布对温度场重建结果的影响 | 第61-64页 |
4.7 本章小节 | 第64-66页 |
第五章 炉膛声学测温系统搭建与实验 | 第66-82页 |
5.1 炉膛声学测温系统搭建 | 第66-72页 |
5.1.1 声学测温系统的工作过程 | 第66-67页 |
5.1.2 硬件系统 | 第67-68页 |
5.1.3 软件系统 | 第68-72页 |
5.2 现场锅炉温度场重建实验 | 第72-81页 |
5.2.1 实验室条件下声波飞渡时间测量试验 | 第72-73页 |
5.2.2 现场炉膛声波飞渡时间测量试验 | 第73-78页 |
5.2.3 现场炉膛温度场重建 | 第78-81页 |
5.3 本章小节 | 第81-82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82-86页 |
6.1 全文工作总结 | 第82-83页 |
6.2 展望 | 第83-86页 |
致谢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