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垃圾渗滤液的产生及危害 | 第10-12页 |
1.1.1 垃圾渗滤液的来源 | 第10-11页 |
1.1.2 垃圾渗滤液的性质特点 | 第11-12页 |
1.1.3 垃圾渗滤液的危害 | 第12页 |
1.2 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及发展趋势 | 第12-17页 |
1.2.1 物理化学处理法 | 第12-15页 |
1.2.2 生物处理法 | 第15-16页 |
1.2.3 土地法 | 第16-17页 |
1.3 垃圾渗滤液的生物毒性研究 | 第17-18页 |
1.4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18-20页 |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8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垃圾渗滤液理化性质研究 | 第20-24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0-21页 |
2.1.1 样品采集 | 第20页 |
2.1.2 测定方法 | 第20-21页 |
2.1.3 数据处理 | 第21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1-22页 |
2.3 讨论 | 第22-23页 |
2.4 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混凝沉淀净化技术研究 | 第24-49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4-28页 |
3.1.1 试验材料 | 第24页 |
3.1.2 试验设计 | 第24-27页 |
3.1.3 测定方法 | 第27-28页 |
3.1.4 数据处理 | 第28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28-46页 |
3.2.1 聚合氯化铝与聚丙烯酰胺混凝正交试验 | 第28-31页 |
3.2.2 硫酸铝钾与聚丙烯酰胺混凝正交试验 | 第31-35页 |
3.2.3 三氯化铁与聚丙烯酰胺混凝正交试验 | 第35-38页 |
3.2.4 三种最佳处理方式对渗滤液中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比较 | 第38-40页 |
3.2.5 三种最佳处理方式处理后出水的生态毒性 | 第40-45页 |
3.2.6 最佳混凝沉淀技术的筛选评价 | 第45-46页 |
3.3 讨论 | 第46-48页 |
3.4 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人工湿地填料级配条件优化研究 | 第49-64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9-51页 |
4.1.1 试验材料 | 第49页 |
4.1.2 试验设计 | 第49-51页 |
4.1.3 测定方法 | 第51页 |
4.1.4 数据处理 | 第51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51-61页 |
4.2.1 人工湿地不同级配填料净水效果研究 | 第51-56页 |
4.2.2 正交试验不同处理后出水的生态毒性 | 第56-59页 |
4.2.3 人工湿地填料床最佳组合方式的筛选评价 | 第59-61页 |
4.3 讨论 | 第61-62页 |
4.4 小结 | 第62-64页 |
第五章 混凝沉淀-人工湿地组合净化技术研究 | 第64-74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64-66页 |
5.1.1 试验材料 | 第64页 |
5.1.2 试验设计 | 第64-65页 |
5.1.3 测定方法 | 第65-66页 |
5.1.4 数据处理 | 第66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66-73页 |
5.2.1 混凝沉淀-人工湿地组合技术净水效果研究 | 第66-68页 |
5.2.2 混凝沉淀-人工湿地组合技术处理后出水的生态毒性 | 第68-72页 |
5.2.3 混凝沉淀-人工湿地组合技术综合评价 | 第72-73页 |
5.3 小结 | 第73-7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74-75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