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组合结构论文

钢套管再生混凝土加固柱抗震性能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0页
    1.1 课题背景及概述第12-13页
    1.2 钢套管加固柱概述及其抗震性能研究现状第13-16页
        1.2.1 轴压和偏压承载能力的研究第14-15页
        1.2.2 抗震性能的研究第15-16页
    1.3 钢管再生混凝土应用的研究现状第16-18页
        1.3.1 轴压偏压承载能力的研究第16-17页
        1.3.2 抗震性能的研究第17-18页
    1.4 本文研究的目的第18页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8-20页
第二章 钢套管再生混凝土加固柱抗震性能试验方案第20-36页
    2.1 引言第20-22页
        2.1.1 试验模型第20页
        2.1.2 试验目的第20-21页
        2.1.3 影响因素第21-22页
    2.2 试件制作第22-27页
        2.2.1 试件设计第22-23页
        2.2.2 原钢筋混凝土柱第23页
        2.2.3 原柱初始轴压力施加第23-24页
        2.2.4 原柱受损指标的确定第24页
        2.2.5 钢套管再生混凝土加固第24-27页
    2.3 材料的力学性能第27-28页
    2.4 加载装置及加载制度第28-31页
    2.5 测点布置及量测内容第31-34页
        2.5.1 位移测点第31-32页
        2.5.2 应变测点第32-34页
    2.6 数据采集第34-35页
    2.7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钢套管再生混凝土加固柱抗震性能试验结果第36-82页
    3.1 引言第36页
    3.2 试验现象第36-39页
        3.2.1 C0试验加载现象第36-37页
        3.2.2 C1试验现象第37-38页
        3.2.3 C5试验现象第38-39页
    3.3 加载后试件内部现象第39-41页
        3.3.1 C4内部现象第39-40页
        3.3.2 C5内部现象第40-41页
    3.4 荷载-位移滞回曲线第41-46页
        3.4.1 C0滞回曲线分析第43页
        3.4.2 C1~C9滞回曲线分析第43-46页
    3.5 骨架曲线第46-50页
        3.5.1 不同原柱状态试件骨架曲线对比第46-48页
        3.5.2 不同轴压比试件骨架曲线对比第48页
        3.5.3 不同钢管厚度试件骨架曲线对比第48-49页
        3.5.4 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试件骨架曲线对比第49-50页
    3.6 钢筋和钢管应变分析第50-71页
        3.6.1 钢筋应变第50-58页
            3.6.1.1 纵筋应变第50-56页
            3.6.1.2 箍筋应变第56-58页
        3.6.2 钢管应变第58-71页
            3.6.2.1 钢管环向应变第58-64页
            3.6.2.2 钢管纵向应变第64-71页
    3.7 抗震性能分析第71-80页
        3.7.1 延性第71-73页
        3.7.2 强度退化和刚度退化第73-77页
            3.7.2.1 C1强度退化和刚度退化第74-75页
            3.7.2.2 各试件刚度退化对比第75-77页
        3.7.3 耗能能力第77-80页
            3.7.3.1 总滞回耗能第77-78页
            3.7.3.2 等效粘滞阻尼系数第78-80页
    3.8 本章小结第80-82页
第四章 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与验证第82-98页
    4.1 引言第82页
    4.2 ABAQUS有限元模型建立第82-88页
        4.2.1 材料本构关系第82-86页
            4.2.1.1 钢材第82-83页
            4.2.1.2 混凝土第83-86页
        4.2.2 接触关系模拟第86页
        4.2.3 网格划分及单元类型第86-87页
        4.2.4 边界条件及加载制度第87-88页
        4.2.5 模拟施加原柱初始轴压力第88页
    4.3 模拟骨架曲线与试验验证第88-91页
    4.4 模拟滞回曲线与试验验证第91-94页
    4.5 变形形态对比第94-95页
    4.6 应变验证第95-97页
    4.7 本章小结第97-98页
第五章 参数化分析及受力机理探讨第98-122页
    5.1 引言第98页
    5.2 受力全过程分析第98-107页
        5.2.1 不同轴压比第99-103页
            5.2.1.1 纵筋受力特征第99页
            5.2.1.2 混凝土受力特征第99-101页
            5.2.1.3 钢管受力特征第101-103页
            5.2.1.4 轴压比影响小结第103页
        5.2.2 不同原柱轴压力第103-107页
            5.2.2.1 纵筋受力特征第103-104页
            5.2.2.2 混凝土受力特征第104-107页
            5.2.2.3 原柱轴压比影响小结第107页
    5.3 影响因素参数化分析第107-116页
        5.3.1 变化轴压比分析第107-109页
        5.3.2 变化钢管厚度分析第109-110页
        5.3.3 变化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第110-112页
        5.3.4 变化原柱轴压比第112-114页
        5.3.5 变化柱底边界状态第114-116页
    5.4 压弯工作机理分析第116-119页
    5.5 压弯承载力计算与验证第119-121页
    5.6 本章小结第121-122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22-125页
    6.1 本文工作第122页
    6.2 结论第122-124页
    6.3 展望第124-125页
参考文献第125-12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29-130页
致谢第130-131页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第131页

论文共1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推拿结合下颈段抗阻运动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脊髓损伤后大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MBP活化的大鼠T细胞的培养与鉴定